碧樓清風 作品

第111章 目光要長遠

鄭凝績一愣,“商人?不是鹽稅,酒稅和茶稅嗎?”

 李侃搖頭道:“鹽稅隱含稅率已經很高了,浙西鹽價從百年前的每鬥10文漲到現在的每鬥300文左右,這還只是官府榷鹽價,賣到老百姓手中,每鬥可能達到500文左右,許多老百姓買不起鹽,只能選擇淡食,黃巢之亂也始於鹽價過高。”

 “可鹽稅佔據朝廷稅收的三成,是增加官府收入的主要手段,也是最快的,董昌以一州之力招募三萬多精兵,就是因為杭州的鹽官縣有兩座鹽場,義勝軍劉漢宏能招募近十萬軍士,也是因為台州,越州,明州,溫州等地有十幾處大大小小的鹽場。”

 李侃擺擺手,“竭澤而漁不是長久之計,鹽稅的稅率不但不能增加,反而要降低,一年之內榷鹽價要控制在每鬥200文左右,從亭戶手中的收鹽價格也要提高。”

 鄭凝績一臉疑惑,“殿下,您這是何意啊?我們本來就沒錢,您還要降低鹽稅提高收購價格?”

 李侃笑著道:“鄭長史,目光要放長遠一點,即使榷鹽價格降低到每鬥200文,官府每鬥鹽還有150文左右的利潤,依然是暴利,但降低100文,對老百姓來說會減少很多負擔。”

 郭琪說道:“殿下,您就算降低100文,可鹽商不降價老百姓也得不到實惠啊?”

 “當然,降價只是一方面,我朝現行的榷鹽法也需要改進,孤打算試行鹽引制度。”

 “這鹽引又是什麼東西?”在場的三人都有些懵了。

 李侃想了想,說道:“鹽引就是官府發給鹽商的食鹽運銷憑證,商人交錢向官府購買鹽引,然後憑鹽引去鹽場領取食鹽,官府不再參與實物交割,鹽引分為長引和短引,長引銷外地,短引銷本地,鹽引上會載明食鹽運銷數量,價格和有效期限,至於鹽引如何製作,容孤好好考慮幾日。”

 鄭凝績精通政務,瞬間就發現鹽引的價值,“這倒是給官府省了不少事情,而且還可以將蘇州和杭州的鹽場收入控制住我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