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53章 向此臨水與登山(第2頁)

 乃有一王子曾求學於宇朝,然後歸國,有感於故國百姓之昏敝,更厭惡其崇拜無數妖物而興起的各等淫祠,於是以中夏道教為根本,雜糅辯術、名訣創宗教,規範神明體系,制定模範儀軌,而漸成顯教。之後其仙去時,其教眾於天竺國內已過半數,天竺國主更尊此王子為大覺聖者,築方底圓頂陵墓以供奉其骨殖,其後這類墓制便成為此宗教聖者專享,稱之為方墳。

 然後,歷代國王屢次加封修繕,這墳冢便從一層壘成多層,圓頂因為升高而改小而陡,漸成錐型。等待這等建制隨著東方通遼商道傳到大綦,已經漸與咱們中夏建築形制融合,便從覆缽形制演化為多重多簷建築,如今大綦已經用於大德高道蟬蛻安放之用,高大者稱密簷多重塔,據聞其神都有大慈恩塔者巍峨九重高聳達二十餘丈,低矮者則是覆缽單簷居多,一丈至五丈不等,堆累繁多,大小參差、高低不同,粗細不一,形狀各異,觀若茂林,故名之為塔林。”

 然後蘆頌說道,

 “莫非真人也要在咱們大肇修建此等建築?”

 “不錯,便有此意,你們再看看,這些規制有何差異?”

 之所以做長卷便是右手邊乃是大綦制式,左手邊則是新制式。

 “這新制式雖然只是七層,但是這平面八角形倒顯得更加雄拔,而且臺基高大仿若樓閣,只是不知這等規制能高几許?”

 蘆頌略作比較,便明白老道的謀劃。

 “果然是名師出高徒,諸般學問一樣都沒落下,這便是八面樓閣多重塔,比之大綦制式更合咱們這邊的格局,而且明七重,實九層,外面又多副階、飛簷,裡面不同於大綦空筒木梯,皆是磚石一體建成,合高可達三十丈,並不放在懷朱臺遺址之上,而是坐南朝北,落在北尨山下溪流南邊,用虹橋與北面神道連接成一體,再北面作獻殿,前後兩殿,各有配殿,北邊不作門,東西開門,至於北面,”

 老道指了指另一規格的塔型,

 “便是用亭閣式磚塔做塔林,便是將亂葬崗子這些墳塋遷入其中,林林總總千餘個,倒也不會讓東丹人的先人寂寞了。至於高塔往南直至丹朱陵寢前這神道都翻新了,起東西鵲臺、東西乳臺,建神門,沿途遍植松柏,然後便是修繕丹朱陵寢,索性這片雖然殘破,規制卻還整齊,起朱牆將兆域圍起來,若是東丹人意猶未盡,便把這處陵寢上下宮也給他好好整治一番!”

 果然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這等坑土財主的手藝,實在是用心良苦。

 “師叔,您這是打算按著帝陵的規制操辦啊,只是不知這麼一套下來,咱們打算讓東丹人拿出多少來?便是他們捨得,這工程一時也怕完不了!”

 “你以為東丹人是憨傻嗎?咱們便是要作價高些,也讓他們先拿一成的定錢來,至於工程只要東丹國還在便給他慢慢修著,做這等事便是慢工出細活,出來的東西才能長久。便給他報價八百萬貫,若是實心誠意,便給個折扣,定錢五十萬貫卻是少不得的!”

 好黑的奸商啊!

 “這裡面咱們能落個幾成分潤?”

 “除去咱們這麼些年墊進去的五千貫,再把這荒墳都改了塔林,只是費了許多磚瓦和工費,咱們應天府開窯燒磚,十文一塊,若是用寶錢結清只少無多,算上工費以及遷葬開支,八千貫足矣。剩下的都是賺頭!”

 之前說你這老道黑,此時才知道此人若是經商實在是個沒下限的,旁人是一貫賺個百文,他是賺個九百九十文還覺得自己虧了。

 “師叔,你這般算計,不怕東丹人算後賬嗎?”

 “他若是後面款項進來,咱們當然言而有信,否則便是他們爽約,咱們扣下定錢如何有錯?便是他們不忿,難不成還能來搶回去麼?”

 師叔,您這閉關修行十餘年,都是跟著哪路神仙唸經?做個道士實在是委屈您老了,三郎止不住腹誹,但更是佩服此老不愧是隱仙派前輩,果然不同凡響,也難怪當年能全身而退。

 “師叔,您老人家需要我們做什麼?”

 雷厲當然明白便是門派自己的生意,也斷沒有坐享其成的道理,再者今日長輩把這件事說得如此透徹,必然是用得上他們。

 “用著的便是你們乃是唯一有著官面身份的門人,六師侄手裡面掌握著應天府的治安緝捕大權,而七師侄、八師侄都在承公面前行走,你們兩個做大的又是承公的環衛,此事若想扯動東丹人入局,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