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周瑜的應對(第2頁)

 當初,周瑜和孫策從丹陽郡攻打豫章,也是採取了同樣的作法,先在丹陽郡選擇一落腳點,屯兵於此,時機成熟,再揮軍而去。他自然也想到,陳飈也會採取類似的辦法。

 “那陳飈會選擇哪裡呢?”孫權隨口問道。

 “應該是宛陵。”當初孫策和周瑜就是駐紮宛陵,以宛陵為治所,後來平了江東四郡,才移治所到吳郡。

 “宛陵距離秣陵約四百里,距離柴桑約八百里路,且宛陵距離皖城很近,僅三百多里,如果陳飈趁我軍不備之時,以廬江之兵,悄然渡江,佔據宛陵,則必會危及秣陵。”

 “為今之計便是,我軍先屯兵宛陵,駐水軍於與宛陵相連的蕪湖,在水路上防止陳飈突然趁機率軍渡江,二則在陸路上,阻止陳飈從豫章出兵攻打秣陵。”

 周瑜常年在這長江兩岸率兵打仗,對這裡的地形瞭如指掌,三言兩語便把當前形勢分析了個清清楚楚。

 “此次,屬下當親自鎮守宛陵,以阻廬江之軍,保江東三郡的安全。”

 “那兵力上如何配置?”孫權又問。

 “宛陵駐軍兩萬足矣,其中五千水軍,一萬五步兵,秣陵以一萬水軍駐守,防止陳飈大軍登岸即可。餘下軍隊留在曲阿、吳縣周邊,拱衛周邊,以防後方出亂子。如此,當能萬無一失。”

 “那將領方面怎麼安排?”

 “屬下與公覆、義公率軍而去宛陵,至於秣陵……”周瑜有些猶豫,孫策打仗,向來自己帶兵,將領後面跟著,如今他發現手下沒有能單獨帶兵的將領。

 他想了一下,駐守秣陵,應以穩為主,就選個老將:“主公,程德謀,老成持重,乃孫家三代老將,可以託付,再以徐文向、賀公苗、董元代等為將輔佐,再以謀略之人出謀劃策,必無憂矣。”

 周瑜提出再以有謀略之人輔佐,卻不主動推薦,顯然他覺得此舉有逾越之嫌。

 “不若我前往秣陵。”張昭自己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