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眾人驚訝,李建勳一戰成名(第2頁)

 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導致整個體系出現問題。

 更何況,在李建勳眼皮子底下工作,你沒能力能行?

 這要讓李建勳知道自己為了那點蠅頭小利往裡塞人,自己還能有好果子吃?

 一連十幾天的時間,李建勳和其他工程師、技術員在廠裡奮寢忘食,勢必要把新型鍊鋼爐打造出來。

 當然,打造出來還不算完,這僅是第一步。

 後面還有數百次的反覆實驗和指標測試,完成所有的測試並且指標達成後,才能試運行。

 試運行無誤後才能大規模推開,研發新技術不是那麼容易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李科長,鋼液裡化學成分和溫度存在角度的不均勻怎麼辦?”

 “轉爐噴射槍下,看看有沒有沒能旋轉的死角,把死角進行封閉就行了。”

 “李科長,氣體消耗和你計劃書的上數據有輕微出入,這個不要緊………”

 “不行,必須嚴格控制在我提供的數據以內,你看看你氣體流量和壓力閥數值匹配好了嗎?多調試幾次。”

 下面不斷有工程師和技術員過來詢問,李建勳都不需要實地去看,直接就把問題給解決了。

 起初還有兩個外廠工程師不信服,以為李建勳純粹在裝逼。

 結果當他們按照李建勳的方法去調整後,竟然直接成功。

 “天吶,簡直神了。”

 “這就是機械工業的魅力嗎?”

 一次是這樣,十次還是這樣。

 這是巧合嗎?

 當然不是,這是實力!

 空閒之餘,王恆堅一些還在探索中沒得到答案的問題,都開始問李建勳了。

 李建勳當然也是知無不言,王恆堅問的這些問題在後世都被攻克了,對他來說沒有絲毫的難度。

 其他工程師看到王恆堅這種泰山北斗級的人物都向李建勳請教問題,更是對李建勳佩服的不要不要的。

 對全體工程師來說,他們從未見過李建勳這種經驗如此“豐富”的人,也從未經歷過這種所謂的“研發”。

 這些工程師以往搞研發都是,遇到問題開會研究攻克,然後再繼續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