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寫的什麼玩意 作品

第63章 枷鎖與冷暖

法治社會,法制是管理,道德是約束。至於有沒有彎道超車或者跳躍規劃的,那只是少數和上層。

 錢可通神也可通權,權可通神同樣可以通很多。歷史是人書寫的,也是人創造的,書寫者斷文取意,創造者揮灑熱血。都沒有錯,這就是法則。

 帝王成事頭顱滾滾,妄臣成事冤魂聚集。有錯嗎?沒錯,看你怎麼書怎麼寫,有能力你也可以寧有種乎。

 離家不是斷親,好兄弟還是親兄弟,父母依舊是慈祥可愛的父母。至於煩惱誰都有大小不同而已。

 經常接到南邊來的書信,後來變成了海外,孫新保持狀態回信,完成約定。

 好消息是又有了一個同桌,壞消息是同桌同性相斥。

 明亮的教室,整齊的課桌。清純的眼眸,力爭的學業。保持前三必有回報,比如一次一年的交流,不用搶破頭,自然而然的天降好事。

 小鬼子的高小進行交流,安不安好心不是孫新考慮的,反正他沒什麼好心。關門落鎖,拎著行李去往機場,沒有什麼對陌生之處的懼怕,沒有興奮和糾結,就那麼安安靜靜的等待候機。

 鮮紅的護照要保管好,這是他的根,他的依靠。一個揹包完成物品攜帶,除了換洗衣物,一些入鄉隨俗的小見面禮。沒有其他的了。提前一個月進行環境適應,五個交換生踏上異國他鄉。

 飛機的共鳴讓孫新昏昏欲睡,索性睡了,坐著睡覺也是難受的體驗。

 落地前空姐的呼喚下醒來,並排的同學投來莫名的目光。切,多門外語精通學校老師都知道,又不是什麼宇宙爆炸的奇怪事情。

 揹包在身,家就在在身,等著同學拿行李,跟隨老師操著不流利的兩種外語顛來倒去。

 沒關係,一旦確認下來老師就會離開,自己幾人就需要分開居住在寄宿家庭。

 據說自己分到了一位夫妻二人都是大學教授的家庭。至於兩人的政治傾向性不明,暫時觀察。家中沒有住在家裡的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工作了,一個正在大學學習,面臨畢業。

 "同學們,這次交流得來不易,大家一定要尊重他國習慣,不要自言自話。有問題去大使館求救,要跟寄宿家庭搞好關係。還有,不要觸犯法律,謹言慎行。"隨行老師在機場裡召集同學,說著沒有營養卻又不得不說的話。

 孫新揹著揹包靠在不遠不近的地方聽著,一會有車來接,這三天參觀一些地方,確認學校,確認寄宿家庭。然後大半個月會在語言學校突擊一下語言,剩下的就是等著開學入校。

 參觀沒什麼可陳述的,就那幾個自認為高大上的場景,寄宿家庭住在一戶建,二層小樓,房間已經收拾出來了,大女兒的房間。

 床鋪全新,內有洗手間。基本上二樓是他的,一樓是老夫妻的。

 送來的雙方老師驚訝於孫新流利的語言,書寫筆跡優美,沒有錯漏。直接教授夫妻簽字免去了語言學校的無聊。

 還有二十五多天自由時間,詢問是否可以去跟著二人去大學看看,圖書館裡或許有自己喜歡的書籍。

 老夫妻欣然同意,決定明天帶著一起去上課。

 連續一週的跟隨,讓教授夫妻覺得孫新人不錯,安靜,沒有任何麻煩,是個獨立的好孩子,於是同意了孫新在家附近租房單過,體驗真正的獨立生活。

 一套獨立的一戶建,五米寬,九米長,兩層設計,前面有隱私遮擋的小院,後面沒有花園二樓有一處露臺,高高的木柵欄擋住視線。還不如說是個晾衣臺。設計新潮,設備完善,距離老夫妻步行兩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