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砸場子嗎?(第2頁)

 “大錯特錯。”楚蓁不客氣地打斷了他,“你這方子治的是寒溼洩瀉,可這孩子是溼熱洩瀉,本應開解表清熱、利溼止瀉的經方。你開錯了方子,才會導致這孩子痰熱內伏,氣機不利,矇蔽心包,引動肝火。”

 “這才引起的急驚風。”

 說話的同時,楚蓁將孩子身上的那些銀針一一收了,大錘慢慢地睜開了眼,虛弱地對著老婦喊著:“祖母……”

 老婦喜極而泣。

 杏林堂外圍觀的人群也為這祖孫倆鬆了口氣,只要孩子沒事就好。

 眾人紛紛對著何老大夫投以鄙夷的眼神,一箇中年婦人心有慼慼焉地說道:“小兒急驚風最是兇險,一個不慎,那可是會要人命的。”

 “是啊是啊。”另一個老嫗也附和道,“我那老妯娌的一個外孫就是得了急驚風沒的,那可是她女婿家的獨苗苗啊。”

 急驚風是幼童常得的一種急病,更是容易預後不良的惡候。是以醫書上說:“小兒之病,最重惟驚”。

 “庸醫誤人啊。”又有好些人義憤填膺地喊著。

 時人最怕生病,有時候,一場大病就足以讓一家子幾年的積蓄消耗殆盡,可花了銀子,反而讓那等庸醫把親人給治死了,更是讓他們義憤。

 面對周遭一道道譴責的目光,何老大夫黑了臉,指著楚蓁和老婦道:“胡說八道!”

 “定是你和這小娘子串通一氣,故意來這我杏林堂鬧事,存心壞我的名聲。”

 “我杏林堂在這慶遠鎮都開了十幾年了,從不曾開錯過方子……一個黃毛丫頭能讀過幾本醫書,看過幾個病人,開過多少方子,我吃的鹽都比她吃的米多!”

 何老大夫這麼一說,圍觀者也露出幾分驚疑不定。

 的確,這個小娘子不過才及笄的年紀,又能學過幾年醫術呢。

 學醫不比讀書,讀了醫書、認了藥材,還不夠,還得學會辯證,這就得實踐,每天坐診看病,從無數的病例中汲取經驗,才能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