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個名很難啊 作品

第200章 因緣俱足,水到渠成(第2頁)

 他站在企業角度,闡述了看法。

 讓楊成希、周逾明兩大巨頭,心裡有了基準底線。

 簡而言之,影響必然有,但不會如部分企業反應的那樣一瀉千里。

 相反,只要扛過適應期,對市場環境、行業發展乃至社會大局方面都有諸多好處。

 而,常學勤在方國偉離開之後,闡述的應對思路,則給了楊成希、周逾明的底氣。

 “當真?學勤同志,你對我和逾明交個底,把握到底有多大?”楊成希追問。

 周逾明目不轉睛看著常學勤,眼裡滿是關切。

 “書記、市長,問題應該不大,這點,我的信心還是有的。”常學勤肯定說道。

 “好!學勤同志,我相信你,你說有信心那就表明沒有問題。”聽完常學勤肯定答覆後,楊成希明確說道:

 “我向你表個態,預售資金監管這個事情繼續推下去,再大阻力也要推下去。”

 都是千年老狐狸,一項制度到底是好、是壞,心裡似明鏡。

 只不過,客觀條件所限,有顧慮。

 “學勤,只要你真能把這家企業引進來,我和書記態度一致。”周逾明態度更鮮明:

 “即便今年指標再難看,壓力我來扛。要把預售資金監管落到實處,堅決把一些害群之馬從行業裡清除出去。”

 三大巨頭碰頭會後,預售資金監管的事情,似乎偃旗息鼓。

 房產部門文件會籤後,無下一步動作。

 這種跡象,看在部分企業眼裡,是一個好消息。

 表明施壓有效果,歌可以繼續唱、舞可以繼續跳。

 高槓杆、高週轉轉的經營模式可以繼續,賺快錢的節奏不會停止。

 “常學勤剛來時,看面相,我們還以為是溫和派和過渡派,沒有想到,不聲不響憋著大招。”

 “哼哼,憋大招有什麼用?即便進了班子,在長寧根底也不深,還是要按照本地規矩來轉。”

 “說得倒是,誰敢拿自己頭上的那頂帽子,開玩笑,常學勤他敢,其他人也不敢啊。”

 …………

 江州。

 大年三十下午。江夏開車來到火車站,接到常學勤和譚小雅。

 “爸、媽,這邊走,

車停在停車場。”不用提醒,江夏改稱呼,改的非常自然。

 “好!小夏,你爸、媽已經到了吧?”常學勤笑問。

 “對,他們剛到不久,常樂在家陪著他們。我們還想叫上譚傑和素素,但是他們已經提前幾天,帶寶寶回老家去了。”江夏說。

 “小杰和我說了,他們有幾年沒有回家,也該回去一趟。”譚小雅說。

 “這江州的天氣,一到過年就陰冷、陰冷的。”常學勤說。

 “今天還算好,沒有下雨。前幾天一直下雨才叫人煩呢。”江夏挽著譚小雅的手,很親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