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欄杆 作品

第239章 "大海"(哭嫁)(第2頁)

 哭聲傷感悲切,楊剛聽了都有些默然,當真是情真意切,讓人動容!

 第一晚的哭嫁是初試哭功,新娘也偶爾哭上幾聲,其餘都是由"十姐"哭唱的。這十個姐妹中有的是已嫁過的媳婦,有的是未出閣的閨女,哭過的有經驗,會帶著未經過的哭唱。

 哭嫁的重頭戲是在婚宴最後一天的上午,新娘要出門離開孃家的時候,因為在這一天的上午,新郎就會帶著迎親隊來迎接新娘了。新郎帶來的迎新隊中,包括鼓樂隊和禮儀隊,禮儀隊中有抬花轎的,挑禮品的,一般都不少於十六人。新郎來到後會在主客廳與新娘的 父母,族老,外家代表,貴客等一起在主客廳用午宴,這時就是哭嫁最起勁的時候。

 從第三天婚宴早上起,就是新娘一人自己哭唱了,當新郎來到主客廳後,會有人告知新娘,新郎就在客廳中,這時新娘幾乎就是放聲大哭,哭得越真切,就會讓夫家知道孃家多麼重視她。這可是真哭,哭唱的時候,也許是想到,今後與不相熟的人生活在一起的不知所措,也許是想到,離開父母后再也不能和父母在一起,也許是想到,對以後的處境未知的擔憂,也許是掛念,弟妹的成長,哥嫂的難處,也許是想到,家族的不幸,自己的無助,也許是想到,以往的艱辛和不幸,也許......,想到種種事情,因而就真的哭了。

 特別是新娘要邁出閨門的第一步,和邁出院門的第一步,由十姐伴娘扶著的新娘幾乎是邁一步退兩步,一步一哭,一哭一倒退,不願出門的樣子,哭得聲嘶力啞,讓人淆然淚下,父母輩在旁都會默默抹淚。邁出院門後,哭聲並未停止,一直斷斷續續的哭到村口才會停下哭聲。出了村口後,新娘就不能再哭了,要完全變成一個新娘的狀態,你心中再有怎樣的思念和不捨,都得放下,因為夫家的迎親隊可是喜氣洋洋,樂鼓喧天的,今晚之後你就會成為夫家的人了。

 楊剛經歷了表姐的哭嫁之後,也對哭嫁這一鄉俗有了看法。哭嫁習俗不知沿襲了多少年代,哭嫁並不是陋習,哭嫁彰顯了存孝,感恩,善念,有其存在的必要。孝以報恩和俸待來體現,男子以陪終父母為大孝,女子要出嫁,沒有這樣的條件,心中有愧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是理所當然的,動物尚知反哺,何況人乎?哭嫁最少也體現了人的一種善心良念,楊剛認為是應該提倡的。今後他創立的平等善良國度,他會讓這樣的習俗發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