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婉有儀 作品

第190章 皇長子百日。(第2頁)

 婠婠聽聞這話,鬆開了推著搖籃的手,正想轉頭去為漪嫻說些什麼,下面的幾位貴夫人就已經開口替漪嫻解起了圍:

 “徐侯爺自己疼著我們郡君,只有此妻便萬事足,何愁子嗣之事?”

 “這夫妻恩愛了,兩年三年還怕沒有,不過是遲早的事兒。還是順其自然嘛。”

 “徐侯好不容易得了這樣的嬌人兒做妻子,心裡舍不捨得叫郡君生育,還不知呢!”

 太后這才嘆了口氣,放過了這個話題。

 但婠婠看到漪嫻眼眶中都有些溼潤了。

 宮宴之前,她還抽了個空私下和母親說了說。

 “母親,人家徐世守自己都不急,您怎能這樣說漪嫻?您不是不知道她從前落下的虧空都還沒補足,又不是她自己不願意生……”

 然太后自文壽皇帝晏駕之後,脾氣與日俱增,大約是頭上再沒有壓著她的人了,她說話做事樣樣隨心所欲,最恨有人敢和她頂嘴。

 “難道我是為了她壞了?要不是為她好,我還未必說這話呢!我對她哪裡差了?這流水似的補品藥方,還不都是我這兒送出去的。”

 “你倒把我想成外頭的那等惡婆母了,以為我光說話不出力的!我嘴上雖催了,可是私下的好東西哪一點少了給她的,這人參、靈芝、燕窩,我三天兩頭不往她那裡送……”

 “再者,你看看人家知瀅,這才新婚三四個月,她肚子裡怎就有了?”

 程酇從喇子墨國回國之後,在元武二年的七月迎娶了陶家的小姐為妻。

 十月末,這位陶姑娘就有了身孕了,聖章太后也很高興。

 婠婠無奈地扶額:“可是人家徐侯都不急,您何苦去管他們的閨房私事!母親,聿兒我都替您生下了,您還日日擔驚受怕什麼……”

 起先太后想著把自己親近的女孩一個個都嫁給皇帝的近臣心腹,就是為了靠著裙帶血親拉攏他們到自己身邊來。

 漪嫻嫁過去若是生不下小世子,徐侯的後嗣若是不出自她的肚皮,那太后覺得自己簡直是白嫁她過去了。

 說到最後,太后總算勉強同意了不再催著漪嫻生孩子,婠婠才放下心來。

 她又尋了個時機去安撫了漪嫻一番。

 “母親的脾氣,你也知道的。母親說話,便是陛下和本宮也不好說些什麼……”

 漪嫻拭了拭眼中的淚:“多謝皇后陛下寬慰。太后母親待我恩重如山,若無太后母親為我謀劃,豈有我之今日?母親也是為我好,我聽了心中亦深是感激的。”

 婠婠忍不住問:“那子嗣的事兒……徐侯自己著急麼?”

 提到丈夫,漪嫻面上這才有了些嬌羞的笑意:“侯爺真心不急的,他真的不在乎這個,他待我極好。還說只要我身子養好了就是了……”

 只是——

 她又說,“我心中著急,自己也想早些調養好身體,也和侯爺早有兒女,所以聽起太后母親催促,不免……”

 不免失落而已。

 婠婠仍是安慰:“生育之事,多是兒奔生娘奔死,鬼門關裡去一圈的。既然他都不急,你也別總給自己壓力,鬆快鬆快將養身體、補足了虧空才是要緊事。”

 漪嫻展顏一笑:“是。”

 說話間那頭的宮宴就要開席了。

 因魏後生產,喇子墨國的新君瓷瓷蘭也送來了隆重的賀禮給婠婠,還附上長信說起自己的近況。

 晏珽宗隨意問了句:“她如今可開始忙著正事了?別是一味地從春日殺到冬天,只知道打打殺殺清除異己。再殺下去,她御下都要無人了。”

 婠婠道:“你別把阿蘭因想得這般無能好不好?她這半年來都在推行耕種畜牧之事,教導御下百姓蠶桑養殖,讓百姓安居樂業,還從海外各地引進好些適合他們本國種植的穀物耕種呢。”

 讓百姓無飢寒之迫了,才是安定人心的要緊事。

 除了瓷瓷蘭之外,周圍許多藩國蠻夷之屬都派遣使臣帶來豐厚的禮物向元武帝道喜。一時之間魏都之內各色人物齊聚,熱鬧非凡。

 聊完了瓷瓷蘭的事兒,婠婠又忍不住和他說起了聿兒。

 “也不知聿兒好強的心性兒,到底是隨了誰,像你還是像我。你不知我今日看他憋氣硬撐著要坐下的時候有多好笑!”

 晏珽宗其實有些心虛,只嗯了聲,“像我。”

 *

 這兩日他去看望孩子的時候,總看見幾個奶嬤嬤在教著聿兒學會坐下。

 但孩子還不習慣坐著,時常很抗拒被人擺弄著坐,軟趴趴地睡在搖籃裡。

 晏珽宗見了不免覺得好笑,他伸出手掌輕輕拍了拍兒子的後背:“怎得這般廢物。”

 大約是被他刺激得多了,聿兒雖還聽不懂人言,可也能知道這不是什麼好話,所以從此之後都格外的“奮發圖強”,不肯在父親面前落了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