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村精神病 作品

第472章 開標1(第2頁)

 最後一步就是補償和安置問題了,制定合理的補償政策,確保居民得到公平的補償。同時,提供合適的安置方案,幫助居民解決搬遷後的居住問題,包括提供新房源、搬遷補貼等。

 通常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是同時進行的,拆遷速度的快慢,直接決定了承辦公司的利潤。

 另外就是拆遷和拆除完全是兩個概念,一般有實力的拆遷公司都有自己的下屬拆除公司,因為廢料回收,在整個拆遷工程的利潤裡也佔著很大的比重。

 老城三片拆遷區域的分佈非常有趣,陳成他們負責的片區在最外圍緊鄰鬧市區,黨組書記王權也就是賀老四所負責的片區是老城區的最裡面,也是整個華市的最邊緣,外圍有一條小河;而專職副書記林超群所負責的片區則是夾在陳成和賀四兩人片區的中間,位於老城的中心地帶。

 如此分配拆遷區域自然也是吳長文的安排,他自己也就是陳成等人負責的拆遷區臨近市區交通便利,更主要的無論賀老四還是林斌生,他們兩夥人只要想去自己的拆遷地,都必須得路過陳成的片區......

 把老城的中心區域安排給林超群也是很有講究的,老城的中心區域最為繁華,商鋪眾多,而且有不少有頭有臉兒人物的老宅都位於老城區的中心,這片區域雖然面積最大,工程利潤最高,但也是最難拆的一個部分。

 王權的片區則是沒什麼講究,完全是被人挑剩下的......

 老城區的原住民們,得知自己家要拆遷的消息,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愁的是老宅難離,有些房子甚至都已經住過三代人了,突然說拆就拆還真是讓人有些難以接受。

 喜的是可以得到政府的拆遷補償款,還能住上新房子。

 八十年代釘子戶是很少見的,老百姓都樸實,政府讓怎麼拆,那就怎麼拆!

 即便真有釘子戶,大部分也是單純的不願意搬家而不是想要訛錢。

 但這種情況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就不同了,人們思想更活躍了,對金錢的渴望也更加強烈了,如今有了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機會,自然是要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