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西紅柿 作品

第187章 給二丫補身子(第2頁)

 並燒好了洗臉水,打到了後鍋裡面。

 以前的土灶,都是前面一個大鍋,後面一個小鍋。

 前面的大鍋,除了炒菜、煮豬食外,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蒸飯。

 以前沒有電飯煲,所以一般是用蒸桶來蒸飯吃。

 蒸飯是有講究的,不是直接就放入米到蒸桶裡面,而是要用水在鍋裡煮到差不多,再用竹子做的竹撈子撈起來,放入蒸桶中蓋上蓋子蒸熟。

 蒸桶是木頭做的,裡面有個斗笠狀的蒸籠鬥,竹子打造的,再蓋上竹子做的斗笠狀蒸桶蓋。

 蒸桶安置於大鍋之中,下面放水,灶入加柴生火,水蒸氣往蒸桶中鑽,把飯蒸熟。

 這個原理,差不多所有蒸籠都是一樣的,靠水蒸氣的熱量把食物加工變熟。

 一個蒸桶,主要有四個部分,木頭做的蒸桶,一般是由木匠打造的,但裡面的蒸鬥層和蒸桶蓋子,就是竹匠的活兒了。

 外加一塊紗布,它的作用很簡單,把它貼在蒸鬥層上面,防止飯粘在上面或漏下去,非常有用。

 這年頭的農村,主要有三大職業,木匠、泥瓦匠、竹匠。

 竹匠,又叫篾匠,專門用竹子來編織東西的,比如竹簍、竹筐,挑土和挑農家肥料用的竹籃子或菜籃子,曬穀用的曬墊、竹床、竹蓆等等,好多好多,都是竹匠的活兒。

 木匠不用說的,有家的地方就需要傢俱,在當時,一切傢俱都是木製品,人工打造,所以當時的木匠無論鄉下,農村,都是最吃香的。

 泥瓦匠,就是建房子的,也非常重要。

 當然,在這個時代,泥瓦匠比起木匠來,就差太遠了,先不說誰重要,木匠在這個時代肯定比泥瓦匠和竹匠更賺錢。

 除了這三大職業,還有一些漆匠、石匠、補鍋匠、裁縫匠、皮匠、補鞋匠、彈匠、箍桶匠、鋸匠,屠夫、廚師等等。

 包括赤腳醫生,也是這個時代農村的一大特色職業。

 說起技術活,這年頭在鄉下木匠絕對能排進前三,甚至第一。

 有吃、有喝,又能掙錢,活兒幹不完,老婆不愁娶不到,早早就能蓋磚瓦房,絕對是村裡富的最快的手藝人。

 張二狗還記得小時候,自己村裡就有一個木匠,他的家裡就是第一家先蓋上磚瓦房的,家裡條件也是村裡數一數二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