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yu續 作品

第1771章 日記和太極思想(第2頁)

 當然這些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畢竟這些我在前1749章,關於這些已經講的夠多了,也不再這裡闡釋了。

 畢竟心外無物,客觀外物環境到底對你能產生什麼樣的形態變化,還是要看你的心。

 關於心,其實有人問過我,唯心主義就是壞的嗎?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嗎?

 我的答案是,都不對,也都不壞,或者說對於我們人而言,唯心還是唯物,其中根本就不重要。

 之前我就講過一種思想,也就是太極思想,它是將唯心思想和唯物思想相,以人心為結合點,結合在一起的思想。它可以解釋很多單純唯心或者單純唯物解決不了的問題。

 就比如既然物質決定意識,那麼為什麼更好的物質環境卻沒有帶來更好的心情呢?這一點唯物主義解釋不了,但是唯心主義卻可以完美解釋,只此一點,就說明了唯心主義有存在的必要和價值。

 畢竟“心靜自然涼”,可是太廣為人知了。

 那麼世界到底是唯心還是唯物的呢?

 其實,縱觀歷史,所有的哲學家都只注意到物質和意識的,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第三方因素,那就是人心。即便有人提及,也不會多重視,把人心歸為意識的一方面。

 但,那是錯誤的!

 人心是足以和物質、意識並列的第三大基本要素。三者是互相作用,呈現三足鼎立的關係。只有這樣才能解釋這個世界諸般現象。

 而這個就是我,葉yu,首先提出的,是前無古人的論點。

 不信?

 我的思想的有四句決,也就是四句核心思想概括:

 “能惡而為惡,是為惡。

 能惡而不為,是為善。

 能善而為善,未必善。

 能善而不為,近於惡。”

 你在任何一本古籍中或者現代哲學著作中都是找不到這四句話的,甚至是一模一樣的意思表達也是也找不到。

 因為這個是我首次提出的。這四句話,就是將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以人心為紐帶結合起來的思想概括。“未必善”和“近於惡”的後兩句,更是首創。因為後兩句突出的就是人心的三足鼎立的作用的句子,這個也是為何你們不可能在中國歷史甚至是現代世界哲學史上能找到相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