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賦稅問題(第2頁)

 有的地方不同意這種徵稅方式,地方官和當地士紳鬧得不可開交。

 賀友蘭和馮檀針對應不應該進行賦稅改革爭執不斷。

 意外地是,賀友蘭反對這種賦稅徵收方式,而馮檀則認為賦稅確實應該改革。

 薛守拙不明白,為什麼賀友蘭能夠同意開海,卻在賦稅改革方面成了保守派。

 “統統,賀友蘭一向是革新派的,他為什麼不同意賦稅改革?”

 系統反而問薛守拙:

 “到現在,漕運派還在反對開海,又是為了什麼?”

 薛守拙撇撇嘴,系統從來這樣,有問題了,不正面給自己解答,總要再設置一個問題,讓她自己去想明白。

 “因為漕運不像海運那麼便捷,中間官府做文章的地方多,撈好處的地方也多唄。”

 說來說去,一切離不開【利益】兩個字。

 官場上的事情,說複雜也複雜,說不復雜也不復雜。

 利來利往罷了。

 “那你想想,賦稅改革了,不但動了頭巾老爺的利益,官員們賺耗銀,是不是也不那麼方便了?”

 薛守拙恍然大悟。

 賦稅制度改革,紳民都要交稅,並且統一用銀錢結算,銀子可不像糧食,有那麼多的消耗,各地官員巧立名目多收耗銀就比較困難了。

 糧食在運輸過程中,這個損耗那個損耗,自然是有的。

 比如讓老鼠吃了,風吹日曬雨淋,變質了。

 都折算成銀子了,難道老鼠會吃銀子,銀子淋了雨還會變質?

 到時候朝廷一定會限定損耗價銀的數目,想要像以前那樣隨便從老百姓手裡扣糧食,就說不過去了。

 恐怕掮商到時候都得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