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西門概覽(第2頁)

 魚幫連自己的魚都不能自由買賣,必須經由水幫的人接手,他們的送貨業務,也是岸上的水幫幫他們聯絡,代理。以前在水上打贏了的魚幫,反倒成了給水幫打工的下游。

 “所以說,西門所有人都是被水幫的人管理的?”

 金樂一邊吃著烤鴨,一邊打聽著情況。

 “嗯。差不多都是,水幫的人不住街上,他們住在街後的窩棚。”

 那片綿延無際的窩棚,金樂來的時候就見過了。

 水幫的人不住街上,大概就跟馬家幫或者劉家窩棚的情況相似,他們在窩棚區修建著類似地主大院的據點。住在窩棚區,但不一定就住在窩棚裡。

 “可惜了這麼好的交通條件。”

 銀光城周邊,西門的區位應該是最好的,上游有銀光城最重要的礦產地點鐵山城,下游通過這條河流通南門鎮、東門鎮,可以說西門具有天然的大宗商品集散優勢。可這裡卻沒發展起來,反倒是南門和東門相對較好。

 金樂現在不自覺就會想到產業模式之類的宏觀情況。

 “可不是嗎,他們就知道打打打,診所裡經常接到被打壞的病人,很多都是些孩子。”

 沈綾羅說著一臉怨氣。

 金樂不由奇怪:“水幫不是一家獨大嗎,怎麼還會打來打去?”

 “他們自己打自己啊。裡面都是老大,互相搶地盤,搶人頭,打的可狠了。”

 “你好好跟我說說。”

 沈綾羅愛跟金樂說話,滔滔不絕講述著所有她知道的情況。

 一頓飯就是金樂吃,她說。

 西門鎮是一個幫會統治的地區,有規矩,但不多。幫規可以有效管理幾十人,幾百人,甚至幾千人,但當這裡擁有上百萬人的時候,幫規就過於粗糙了。這裡需要的基於嚴格法理邏輯的各種制度設計,而不是基於底層義氣建立起來的幫規和江湖道義。

 對比之下,金樂又不得不感慨,他太爺爺在南門鎮修建街區,死前還留下了百人團這樣的機構繼續維持,充滿巧合,充滿幸運。

 西門鎮上也不是沒出現過想要改變現狀的豪傑,曾經有一個商人出身的水幫成員,靠著聰明才智和財力,爬上了高位。想要整修西門鎮,結果是一群來自街區的下層幫會成員,趁勢發動了反叛,推翻了商人幫主的統治。並且定下了規矩,街上的商人以後不能加入水幫。

 在這種地方,受過教育或者頭腦比較聰明的人,往往就是這群商人子弟。當這些人被排擠到權力之外後,水幫就只能一直掌握在窩棚出身好勇鬥狠的一群人手裡。也許沒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群中,也會冒出極個別只靠著天賦能力,天生擁有領袖氣質的天才,比如成吉思汗這樣的人物,但這樣的概率實在太低太低,需要足夠多的試錯,足夠多的博弈和碰撞之後,才有可能出現。

 假以時日,水幫中或許會出現一個豪傑,一個強人,站出來建立一套更加強力的秩序,能不能維持住且不說,這個人什麼時候出現,至少現在還看不到希望。因為水幫內部的情況非常複雜,他們的幫主始終都不是實權人物,一般都是有輩分,有威望的長者。真正的實權始終都在年輕人手裡,中間骨幹是一群堂主,他們普遍不超過三十歲,也很難活過三十歲。

 這些堂將整條街乃至窩棚區切割分裂成十幾個大大小小的自治領地,每一個堂主,在他的地盤上就是一個小國王。各堂為了爭地盤,經常動刀子,所謂的幫主裁定,除非做出有利於強者的決定,否則就是一句空話。當兩個堂口勢均力敵的時候,往往只能靠拳頭來決定正義。最後的結果,有時候是兩敗俱傷,雙雙被更強者壓迫。

 於是十幾個堂口你方唱罷我登場,今年你強大,明年我輝煌,始終形不成一個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