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一箭好幾雕!(第2頁)

 相較於這些小輩們的緋聞,鄭啟更關心姜硯池提到的另外一件事——

 “在信中,我還告訴他,姜氏雖然成為了世家,卻屬於後起之秀,到底不如崔、王、楊等幾家底蘊深厚。”

 “此次兵變,眾世家隨陛下西巡蜀京,這一路上,家族之間的差距就愈發明顯。”

 姜硯池先是賣慘、示弱,表明姜家底子差,自身實力不足。

 這個階段,他還順口提了一句,“若阿父還在,或許還能助姜氏興盛。”

 可惜,沒有如果。

 姜源英年早逝,少了這麼一個優秀的嫡長子,姜氏想要超越其他家族,成為一等世家,就有些難度了。

 而姜源,可曾經是鄭啟的恩人啊。

 鄭啟還來不及報恩,姜源就不在了。

 按照古代的規矩,如果不能報答恩人本人,就要惠及他的家族、子女。

 姜硯池就算了,他是皇帝義子,在京城都能橫著走。

 鄭啟的報恩,對於姜硯池來說,簡直就是笑話。

 即便是現在,姜硯池離了京城,人家又有了萬年公主,也不需要鄭啟幫忙。

 所以,鄭啟如果還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如果還想報當年的推薦之恩,就要幫襯一下姜家。

 “鄭啟一共有六個兒子,嫡長子求娶了王家的庶女。”

 “他還有兩個兒子未曾婚配,而姜家呢,正好有適齡的小女郎——”

 姜硯池提到姜家小女郎時,表情還是那麼的冰冷、淡漠。

 彷彿那些人並不是自己的姐妹。

 聽到這裡,沈嫿忍不住插了一句嘴,“你想讓鄭啟向姜家提親。”

 在古代,想要幫扶一個家族,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聯姻。

 只要成了親家,也就能名正言順地給錢給人給助力。

 “用那些殘破軍械作為籌碼?”

 沈嫿這麼說,就是不認為姜源對鄭啟的恩情能夠驅使他跟姜家聯姻。

 雖然可能是事實,但說出來,還是有些傷人顏面。

 不過,沈嫿沒有把姜硯池當外人,也就不會虛假地客氣。

 有話直說,不隱瞞、不虛偽,是她對姜硯池的態度。

 關鍵是,用這些軍械給姜家換門強有力的姻親,似乎並不是報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