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或許能拿個獎(第2頁)

 “做刊物如同廚師做菜,稿件就是材料。有肉,有蔬菜,有調料。普通作品就是蔬菜,是澆頭,是調料,而一篇好作品就是主菜。配菜和調料好找,主菜不好找,關鍵是每一期都要有一部拿得出手的東西。不然,你老讓讀者吃配菜,人可都跑光了。”

 “我手頭這部作品就是下一期間主菜,是紅燒肉的肉,酸菜魚裡的魚,燉老鴨湯裡的鴨子。”

 趕在下班前,黃主編把史鐵森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送去總編那裡三審。

 三審就是走個形式,總編事務繁忙,哪裡有時間逐一看稿,就簽了個字了事。

 就這樣,史鐵森的處女作在一天之內走完初審、二審和三審流程,可謂是《青年文學》辦刊二十來年的頭一遭,編輯們都嘖嘖稱奇。便有好事者去看稿,看完,都點頭道:“是一部優秀作品,搞不好能拿獎。”

 老黃道:“有可能,說起來,我社已經好多年沒有拿過全國性的短篇小說大獎了。今年各省送報的大獎作品也差不多了,其中呼聲最高的有鐵凝的《哦,香雪》蔣子龍的《拜年》,還有孫三石的《棋王》。至於其他,比起這三部作品還差了點火候。今年的短篇小說創作總體來說不是太好,《我的遙遠的清平灣》還是可以跟他們掰掰手腕的。”

 1982年是個大文學年,其中最重磅當是茅盾文學獎,然後是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報告文學獎,全國優秀散文獎。再加上《詩刊》的青春詩會,《星星》的詩歌大賽,當真是百花齊放,一片繁榮。

 《青年文學》在這個文學時代中還從來沒作者拿過獎項,此刻看到這麼一篇稿子,都非常振奮。

 既然要用人稿子,自然是要給稿費,責任編輯也要寫一封錄用信過去。老黃想了想,決定這封信由自己親筆來寫。

 他顧不得下班,提筆寫道:

 親愛的作家史鐵森您好:

 我是《青年文學》雜誌社編輯黃源,您的短篇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我社已經決定發表於五月份的刊物上。看得出來你是個有才華的青年作家,我社也一向以提攜青年作家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