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不掙錢 作品

第221章 徐州攻略(下)

甘寧率先發言,袁尚立刻給予鼓勵,要他有什麼說什麼,反正大家現在都沒有好的辦法,有計策總比沒有計策來得好。

 袁尚知道言路要打開,要讓將領和官員們能說話,敢說話,而且要講真話,袁尚最厭惡的就是下屬和官員講空話和溜鬚拍馬。他也一直力爭在自己掌管軍隊的時候能杜絕官僚主義。袁尚最怕的是欺下瞞上的官僚風氣,一旦作為軍事統帥掌握不到最基層的情況,那麼將會和現實嚴重脫節!

 古代歷史上出現過太多民間百姓都餓死了,官員還上報豐收的事情。袁尚不希望這種事發生在自己掌權的時代。

 甘寧倍受鼓舞,既然主公讓放開說,他就索性直說!這也是他作為將領最喜歡袁尚的地方,可以暢所欲言。他的意見是:分兵攻打呂布!此時袁軍有六萬八千之眾,能打的戰將不下十人!沒有必要被呂布的兩萬守軍全部牽制在徐州城下!分兵兩到三萬攻打下邳或者彭城,可以極大的威脅呂布軍心和實際掌控區域。

 “興霸的意思是分而攻之?這麼做的好處是什麼,風險是什麼?”袁尚把心中的博弈問了出來。既然是計策,那麼計策的效果和弊端就得分得清楚。他希望大家就這個計策進行議論。

 甘寧繼續說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分兵攻打是兵力充足之下最大發揮人數優勢的戰術!同時把戰爭的壓力和威脅全面的分佈到徐州的各個方位。一旦有任何一個點抵擋不住戰爭壓力,就可以成為戰爭的突破口。無論彭城還是下邳,早晚要打的,六萬八千大軍甚至有能力覆蓋三個軍事要塞。這麼一來還可以分割戰場,讓三座軍事要塞彼此不能輕易的呼應。因為一旦對著其它兩個城池進行攻打,勢必會切斷三個城池之間的聯繫。同時甘寧提出,這樣也可以最大效率的使用六萬八千大軍,因為袁尚剛剛講了,需要速戰速勝,而不是和呂布打持久戰!

 大家聽完甘寧的想法,都覺得挺有道理的,但是也有不同的意見。

 賈詡則表示擔憂,呂布軍隊的戰鬥力十分強悍,表面上袁軍有六萬八千之眾,但是正面戰場上對抗呂布的兩萬精銳卻並不輕鬆。賈詡講,兵不在多,在精,將不在眾,在勇。自古至今戰場上,以少勝多的戰例比比皆是。若是按照甘寧分兵的戰略,只怕正面戰場被呂布反制突破,一舉反攻袁軍大營也不是不可能。畢竟呂布在虎牢關前就是這麼做的,要不是劉關張三英戰呂布,難保十八路諸侯被呂布擊潰!

 賈詡表示,若是尋常敵軍武將,袁尚也不會如此為難,早就分兵牽制了,但如今面對呂布,一旦正面兵力不足,被擊潰,那就是萬劫不復了。呂布可以在三五天之內用他超強的那支騎兵掃蕩各處的袁軍,而絕大部分的武將都很有可能被呂布直接擊殺!

 賈詡的話也是袁尚擔心的。原史中曹操攻打呂布,用的是離間計和收買呂布周圍的陳珪陳登父子,從而讓呂布有城不能回,最後在人數絕對劣勢的情況下退守下邳。饒是如此,曹操也不敢正面攻城,只是圍而不攻,和用水淹城池的方法。總之是耗費很長時間。這才拿下呂布。

 此時的袁尚對於分兵之策,始終猶豫。

 分兵怕打不過,不分兵又似乎是持久戰。

 甘寧一時間也沒有進一步回答,因為賈詡顧慮的有道理,正面如果沒打過呂布,分兵就意味著死!

 這時顏良文丑對視了一眼,之後由顏良說話:“少主公!分兵一事事關重大,我兄弟二人也有自己的看法。”

 袁尚見平日裡少言寡語的顏良文丑今日能諫言,這是一個好消息,代表自己倡導的言路通暢取得了不錯的成果。袁尚示意顏良講下去。

 顏良闡明他和文丑的觀點:所謂分兵,他認為可行。關鍵在於六萬八千大軍怎麼個分法,分兵打哪裡。若是分出去個三四萬,那肯定正面實力受損,但是若只分出去個一萬人,甚至更少,八千人,那麼這個分兵對大局無礙!顏良和文丑願意率領一萬到八千人,攻打彭城或者下邳,料想對正面對抗呂布精銳沒有很大影響。可一旦拿下彭城或者下邳,那麼坐守徐州城的呂布可就難受了,首先軍心民心會動搖,其次呂布的實際控制區面積也在減少。更是消滅了呂布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