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不掙錢 作品

第135章 郭嘉高論

而另一派的意見則是親北袁,滅南袁,忍下當下這口氣,持續拉攏袁紹。

 主張這一觀點的是荀攸和荀彧這對叔侄。

 荀彧骨子裡是漢朝的死忠派!他雖然輔佐曹操,但是後期是堅決反對曹操以及其後人稱帝的,因此他也被曹操逼死。因此荀彧最不能忍的就是漢獻帝這邊和偽帝袁術講和。這意味著漢朝皇權的徹底淪落。荀彧在這一態度上是寧可玉碎,不為瓦全。堅決和袁術死磕到底!而荀彧不僅代表的是他個人,還代表擁護漢室的那部分人的態度。

 荀攸則不是從政治角度考慮的,他也不在乎漢室皇權是否貶值和旁落,他是從人性角度去分析。

 他考慮即便現在和袁術講和,去攻袁紹,也有兩個極大的變數。

 首先,就是能不能攻下鄴城,儘管此時攻打冀州兵力方面曹操佔據優勢,但是守備冀州和幷州南線的袁尚是個難纏的傢伙。他已然是早早的做好了戰爭準備,以堅城拒敵。曹操勞師以遠硬啃鄴城只怕不能速勝,守上兩三個月曹軍的糧草不能為濟便有傾覆的危險。一旦不能勝,袁紹戰勝公孫瓚後班師,對曹軍來說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其二,表面上和袁術的議和並不見得有效力,難免袁術撕毀協議在曹操攻打鄴城的時候偷襲許昌!也保不齊袁尚會向呂布進行外交,請他攻擊曹操轄地,讓曹軍首尾不能相顧。

 總之,想化敵袁術為友很難很難,想化友袁尚為敵卻十分簡單。曹操如果選擇外交上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基本上是不現實的。

 不過曹操認為擺在眼前的兩條選擇都不夠好,作為一代奸雄,曹操是一個野心家,他兩邊都頭的利益和好處都想要,而對袁術和袁紹他都希望能削弱他們,至少不能讓他們稱心如意。

 所以曹操對之前兩派的觀點都不怎麼滿意,他的臉色十分躊躇,因為他知道當下的局面不是一個簡單的二選一題目,而得是一個多元論的伐交策略才行。

 這時他忽然想起第一次參加軍事會議的賈詡,這個謀士素來眼光毒辣,智計百出,因此曹操點名要賈詡發言。

 賈詡是個老謀深算之人,第一次參加曹操的軍事會議,表現的十分低調,以聽為主,發言十分謹慎。無奈曹操點名,自己不能推諉,況且他也的確有自己的觀點。

 賈詡的意見,之前的兩個策略一個是速死,一個是慢死。

 曹操聞言眉毛挑了一下,示意賈詡繼續說。

 與袁術講和去攻袁紹乃是速死,曹操大軍從許昌調往河北之日,就是覆滅之時。且不說袁術和袁紹畢竟是親兄弟,鄴城表面上守軍不多,但是袁紹的兒子袁尚堅守,他的抵抗意志和之前表達出的戰略素養,鄴城都不可能輕易拿下,必是一場鏖戰。鏖戰之時,以袁尚的心智必求援呂布和袁術,讓他們偷襲曹操後方大本營,或者切斷糧道。袁術和呂布都是狼子野心,豈會坐失良機?

 那時便是曹操獨自對抗三方諸侯的態勢,此為速死!

 而繼續聽任河北冀州發展,待袁紹攻下幽州,緩過這口氣,將來袁紹必南下攻曹,那時的袁紹便是坐擁三州的“大怪物”。而對袁術的所謂講和也只是階段性的,因為雙方是本質上的敵對,天下哪能容得下兩個皇帝?即便曹操能容得下袁術,袁術也容不下漢獻帝!

 所以未來袁術和曹操必有一戰,而那時的袁紹也會南下佔領曹操的轄地,南北夾擊之下,曹操必敗亡。此為,慢死。

 眾人聞言都沉默下來,兩條策略其實都對曹氏集團不利,眼下的曹操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局面。

 曹操現在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兩全其美的策略,一方面不能和袁術講和,要持續這種軍事對抗,爭取拉攏到袁紹的幫助;另一方面要儘可能的給袁紹增加麻煩,讓袁紹從幽州回師,而製造的這個麻煩還不能是曹操直接軍事幹預!

 這個事情的確有難度!

 總之一句話,同袁術講和不是,不講和也不是;對袁紹攻打不是,不攻打也不是。曹操眼看袁紹坐大,而自己的兵力被袁術困在中原,陷入兩難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