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不掙錢 作品

第27章 守城原則

袁尚也不知道審配這腦袋瓜怎麼這麼軸!簡直就是一根筋!完全不懂得變通!

 荀彧評價審配“專而無謀”。雖然正直專權,卻智計不足。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二愣子的性格,偏偏以一座孤城阻擋曹操大軍三個月!官渡之戰後,袁紹病故,審配依然效忠袁氏,曹操圍攻鄴城數月,愣是被審配守得銅牆鐵壁,最後是城內真的彈盡糧絕了,才在城內有人叛變打開城門,曹操才攻破鄴城。如果鄴城內物資不短缺,審配守個一兩年沒問題。

 審配的這種剛直不會變通的思路既成就他的忠誠,也讓他無法有那麼高的智謀。也或者說他的性格就是如此,簡單直接,沒有那麼多彎彎繞。很多事情反而在這種人面前沒有那麼難了。審配的性格如此,思維也是如此。

 太聰明的人,都會給自己留退路,智謀太高的人斷不會太忠誠,這是袁尚的看法。因為人性。人性就是貪生怕死的,這個人既然不怕死,你還怎麼要求他智謀那麼高?人無完人,作為未來的主公,統帥,領導,袁尚不能要求每個下屬都是完美的!要根據不同人的不同情況進行委任。這是用人的藝術!

 比如審配,袁尚就可以讓他守衛烏巢!或者防守街亭!你看誰能在短時間攻破?

 這個世界的聰明人太多了,反倒是一根筋的人少!袁尚不缺聰明人,他很珍惜耿直的人!審配就是這麼一位。

 因此袁尚反倒為審配的話而拍手叫好,倒也不誇他的智謀(智謀方面的確沒什麼可誇的),反倒是肯定審配的這種氣魄和堅定的意志。

 審配和其他兩位一樣,長得乾巴瘦,目光堅毅,表情自帶浩然正氣。說話時他喜歡用手做“捫心自問”的動作,的確是一個遵循自己心中道義之人。

 目前為止,三位謀士各抒己見,最後三人都看向袁尚,想了解一下袁尚的見解。

 袁尚倒也不急於表明自己的結論,而是先和三位謀士說起了曹操。

 袁尚說道:“父帥年少時與曹操是玩伴,打小一起長大,對這個人的品行十分了解。曹操小名曹阿瞞,從小就是品行不端,通過父帥的觀察,總結出一個曹操最大的特點,就是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我給你們講一個曹操小時候發生的真實事情!”

 話說,曹操年少的時候,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直接一個紈絝子弟,外加惹是生非的官三代。曹操的叔叔看不慣曹操的行為,以曹操遊手好閒為恥,經常在曹操的父親曹嵩面前打小報告,因此曹操捱了父親不少的訓斥和責罵。

 曹操為此便想出一個辦法來對付叔叔。

 有一天,曹操正在自家院子裡玩,遠遠的看見自己的叔叔走來,曹操就壞壞一笑,隨後躺在地上裝出一副痛苦的表情,斜眼歪嘴嘴巴里還冒著白沫。叔叔看到之後也是嚇壞了,急忙問曹操,這是怎麼了。

 曹操裝作非常痛苦和費勁的說自己癲癇抽風了!

 叔叔連忙去前院找曹操的父親曹嵩,告訴他曹操癲癇抽風了!

 曹嵩一邊喊人請醫生,一邊跑到後院。不想見到曹操好端端的站著,安然無恙!曹嵩去檢查了一番曹操,的確沒有生病的任何跡象。於是他問曹操,“你叔叔說你抽風了,怎麼回事兒?”

 曹操聞言,卻顯出了一副疑惑的模樣回道:“我哪裡中風了,沒有哇?叔叔一直都不喜歡我,一天天各種針對我,整天在您的面前說我壞話。你想想他在你面前說過我一句好話嗎?估計是又看我哪裡不順眼了,讓你罵我一通。”

 從此曹嵩再也不相信弟弟說曹操的話了。無論曹操多調皮,叔叔每次再向曹嵩告狀的時候,曹嵩只是搖搖頭,不再理會。

 “這個事情是曹操少時親口對父帥講的。現在父帥回想起來一方面感嘆曹操的品行惡劣和狡猾多謀。但另一方面也說明這個人是一個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在他的眼中親情,倫常並沒有那麼重要。他當初因為父親曹嵩死了去攻打徐州,無非也是藉著復仇的藉口向陶謙用兵罷了。甚至他反倒認為父親的死是個好事,可以讓他出師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