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不掙錢 作品

第24章 劉英劉華

袁紹見到這一幕,心中覺得好笑,袁尚亦是如此,尤其是共同生活幾十年的劉夫人,忽然擺出這麼一個架勢,還真讓人受不了。這次的事情只不過是小懲大誡,以最溫和的方式勸退河東劉氏的野心和劉夫人的愚蠢罷了。

 演戲還是演足的,袁紹故意狠著心腸走過去,不看二人,而是到大廳中去了。

 袁尚在後面,則引著母親和論起來是他從外公的劉樊一同前往大廳。

 大廳上,二人依舊跪在廳下,袁紹則把河東劉氏三個官員痛批臭罵了一頓,還讓親兵拿出來了許攸提前就準備好的罪證等物。這些罪證不單是三個劉氏官員的,還有河東劉氏在當地的許多罪狀,圈地,跋扈,草菅人命,等等,很多!

 最後袁紹鋪墊完了,把刑律拿了出來,讓書記官給這些罪名定了定罪:犯罪的三人當斬,河東劉氏抄沒家產,全族流放!

 劉夫人和劉樊聽後險些沒有雙雙暈過去。如果真的按照刑律辦,那豈不是河東劉氏徹底完蛋了?

 袁尚嘆了一口氣,三國時期,律法這種東西只是權力的工具,是上位者處理下面人的噱頭罷了。順我者,律法可以開恩,或者壓根不追究;逆我者,律法專門為你而設,隨隨便便的就可以扣上抄家滅族的罪名。說白了,在三國時代,律法是騙人的,曹操妄殺那麼多人,還不是當了最大的官,丞相。權力面前,律法只是個表子,權力說你有罪,律法就說你有罪,管你到底有沒有罪!

 劉夫人和劉樊一直賠罪,懇求袁紹網開一面不要,劉夫人邊哭邊求情,劉樊也拿著一張“罪己表”,呈給袁紹。

 罪己表上所寫的大致都是袁尚與劉夫人說的“約法三章”。十年內劉氏不出仕,也不與袁氏結親,大頭的十萬石糧草,劉樊一次性拿不出來,還搞了個分期付款,三年內繳納完畢。

 袁尚不禁歎服,這古人的智慧絕對不亞於現代人啊,付不起也不拒絕,先答應下來,慢慢付,總比抄家滅族強吧?家族中的老弱妻小若是去了流放之地,用不了多久就全部累死或者餓死了,僥倖活下來的沒有幾個人。

 袁紹看過罪己表,看了一眼袁尚,意思是該給臺階下了。

 袁尚心知肚明,哪能真的抄家滅族,一方面畢竟是至親,另一方面若是把河東劉氏這麼處罰,其它的世家大族誰還敢支持袁氏?!

 河東劉氏當年如此幫助袁紹,最後如果抄家滅族了,其他的世家看在眼裡,寒在心裡,必然不願意鼎力相助袁氏了。那時候,人才,兵源,糧草,口碑恐怕都會大打折扣。換位思考,一個老闆把跟隨自己多年的員工,小題大做的開除了,其他員工嘴上不說,心裡一定也會對這個老闆寒心,沒準下一個被這麼開除的就是自己了!

 人性,都是相通的,唇亡齒寒。三國時期,很多名場面,就是各個主公殺武將,這個時候會有很多人出來求情求恩,曹操因為許攸的事情要殺許褚,諸葛亮因為華容道的事情殺關羽,等等。這個時候眾將都是力保的。

 為什麼?一方面是人情,另一方面是裙帶關係。

 今天我保你許褚,他日我若犯了軍紀,許褚也得求情還這個恩情。

 再就是彼此之間都是裙帶關係,尤其是武將,各自領兵,真打仗的時候,我的軍隊需要救援,我為許褚求過情,許褚來支援的速度一定比那些沒有求情的人快!

 人,是利益和情感交織的動物。

 袁尚深諳此道,何況河東劉氏是自己的母族,乃是自己的錢袋子和支柱,真沒了,袁尚吃虧最大。

 於是賣好的時候到了,考驗演技的時候也到了。

 袁尚與袁紹眼神交流過後,“窟通”一聲跪倒,他哭著爬到父親身邊,摟著袁紹的大腿,為母親劉夫人和河東劉氏求情。無非就是說劉夫人和袁紹是夫妻,不看僧面看佛面,再就是河東劉氏過往有功勞,現在認錯態度又好,因此應當從輕處理。

 袁紹此時也是心中好笑,一直憋著,兒子如此賣力的演戲,算是給自己足夠的面子和理由了——對吧,若是嚴懲劉氏,自己的三兒子就要哭死在膝前,當爹的,講究父慈子孝,袁紹也被眾官員稱作仁主,臺階已經如同電梯一般送到腳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