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九邊塞王(第2頁)

 不然只是中旨,六科給事中是有權利封駁聖旨的。只是洪武朝沒人敢做。

 翰林院侍講學士,太子贊善大夫宋濂拜道:“陛下漢景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猶在昨日,望陛下三思。”

 參知政事胡惟庸俯身拜道:“陛下如此大事不應倉促而就,與朝堂諸公商議萬全之策可避免日後禍端。”

 一旁的朱樉一直以為歷史上的胡惟庸是個攀附皇權的倖進小人,聽了他這話有點刮目相看。看來能當到宰相的都有兩把刷子。

 楊憲被處死後,被召回的忠勤伯汪廣洋跪拜道:“藩王手握兵權難免尾大不掉,請陛下三思。”

 御史大夫陳寧跪拜道:“陛下頒佈法令不應越過中書省於禮不合,臣請陛下三思。”

 御史中丞塗節跪拜道:“我大明重開大宋天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臣請陛下虛懷納諫。”

 除了因殺李善長的親信,中書省都事李彬被罷免在家的劉伯溫,當朝的淮西籍文武官員全部站在李善長一邊。

 看到朱元璋臉上陰晴不定,他知道歷史上的腥風血雨終於要來了。

 朱元璋揹著手走下御階來到李善長身前就這樣靜靜看著他。

 兩個人是搭檔二十一年的老夥計彼此心知肚明,不到一刻鐘,被盯得發毛的李善長退後一步,放下頭上的官帽道:“臣年事已高體弱多病,未免耽誤國事。臣乞骸骨。”

 李善長白髮蒼蒼俯首貼地,朱元璋面無表情吐出一個字“準。”

 李善長叩頭謝恩越過滿地黑壓壓一片跪倒的百官,走到宮門前別有深意的回頭停住腳步。

 朱元璋和李善長離著數百米隔空對望,他們曾是創業路上並肩作戰的夥伴,彼此都心知肚明今日之後便是水火不容的政敵。

 朱元璋笑著招手道:“韓國公勞苦功高,為我大明嘔心瀝血為開國第一功臣。特賜丹書鐵券,除十惡不赦之罪外可免死兩次。”

 太監端著用黃絹蓋著檀香木盒放在李善長手裡,李善長雙膝跪地高舉著哽咽道:“臣李善長謝主隆恩。”

 他走的時候步伐輕鬆,只有朱樉知道這哪是保命符分明是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