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絃的二胡 作品

第116章 擂臺5

常遇春的射術到底是什麼水平?

 雖然我未曾親眼見識,但根據歷史相關的記載,他絕對是一個射箭的高手。

 在歷史或者說民間傳說當中,常遇春有關神射的記載似乎還多於近身的格鬥。許多衝鋒陷陣的場合,往往在異常焦灼的鏖戰中,就依靠常遇春遠遠一箭,一擊定乾坤。

 最著名的一箭,是在朱元璋勢力和陳友諒一方水師大戰之中,陳友諒的猛將張定邊指揮所屬船隻直衝朱元璋所在的旗艦。就在那差點要被擒賊先擒王的關鍵時刻,常遇春在另一艘船上一箭射中了張定邊,才使得朱元璋轉危為安,才使得朱元璋水師最終可以以弱勝強打敗陳友諒,奠定南方稱霸的格局。

 若如此一說,常遇春和李廣的射箭比拼還真是伯仲之間。

 此時的比拼射術,礙於場地的限制,只是比拼射擊固定靶的準度。射擊固定靶,純屬考驗的就是在絕對條件下射術的精度。

 高手的對決,特別在如此熟稔的項目上,到也沒有磨磨蹭蹭。

 也沒擺什麼姿勢,常遇春首先張弓搭箭,一套三箭連發,三根箭支引來三聲尖銳的破空之聲,紛紛正中靶心。遠遠的,也不知道箭靶是什麼材質的,只見三支箭均透靶而過,振起一片碎屑。

 “好!”圍觀眾人紛紛喝彩,這準度和力度的極致結合,若是在戰陣之中射中敵人,那必定立刻斃命。說不定穿敵而過的箭支還能再傷他敵。

 這一手亮相,似乎也震驚了李廣。李廣呆立半晌,似乎在思索應對之法。我明白,三支箭的比拼,在常遇春已然三箭連發的前提下,若李廣如法炮製,已然失去先機。若是射中,最多是個平手,若是不中,或者並不能做到射穿箭靶,那相比之下必輸無疑。

 想罷,只見李廣竟然同時將三支箭搭在了弓弦之上,難道說他還想三箭齊發?要知道箭羽的位置扣在一處,而箭頭較寬,越是射擊遙遠的目標容易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只見李廣並不用兩根手指捏箭羽,而是用手窩掌心將三個箭羽攢在一處,但見李廣屏氣凝神,小臂青筋暴起,忽然手腕微微一抖,三支箭離弦而出,竟然呈螺旋狀一併激射而出。這一箭與單箭發射不同,沒有清脆的破空之聲,而是拖著一長條“咻”的聲音在空中飛行,穩穩地釘在了遠方的靶心。

 雖說箭靶沒有被射穿,可這一箭原本體現的並非是力度,而是技巧。與常遇春的射術功夫相比,另闢蹊徑,端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