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阡 作品

第106章 取捨(第二部第二卷“將星隕落”)(第2頁)

 元晏道:“老將軍不愧為國之重器,不但武藝超群,而且情報工作也是一流。”

 楊津道:“楊大人謬讚,其實,元洪業的營地就在定州一帶,我早年在任職直閣的時候,與他相識。說實話,我已做好他的策反工作,並答應授予他太后委我的免死鐵鑄書券,你們大軍到來之前,元洪業已經同意投誠,所以你聯繫他,他才很快表明立場。”

 元晏笑笑,道:“和我的猜測差不多,那請問老將軍,您怎麼看待此事?”

 楊津道:“如果鮮于修禮全軍投誠,那北境之危立時解除,則大魏無憂矣。”

 元晏再笑,看了看楊津的幼子楊愔,楊津一擺手,讓兒子外面守候,元晏這才道:“不然,我再換個問法,老將軍還記得幾年前驃騎大將軍平定北地時,他曾經提出過一個長治久安的策略,就是以鎮改州,朝廷並不是不知道這麼做的積極意義,那為什麼沒同意呢?”

 楊津道:“兩個方面,一方面驃騎將軍有收買人心妄圖做大之嫌,另一方面不能對降戶遷就,否則朝廷威嚴無存,其他州郡會競相效仿,則天下大亂矣。”

 元晏道:“老將軍高論,不過你可能不好意說另一個更深層的含義,下官不妨替您說出來。六鎮改州,意味著一下子憑空提供了一系列的官職,而這些官職從哪來?這裡的高門士族都不存在了,那麼一定從鎮民已有的建制中生成,於是就會打破我們大魏遷都以來,高門貴姓穩居官員序列的慣例。一旦這事兒開了頭,就會和前些年禁軍譁變的事情扯在一起,將來所有的低級軍官、寒門學子立刻會與之響應,到那時還有我們好果子吃了麼?”

 禁軍譁變!楊津聽了冷汗冒出。這件事發生在神龜二年(519年),徵西將軍張彝的兒子張仲瑀上書,請求修訂選官規定,限制武將武官進入文官序列,不讓他們列入士大夫清品,以抗拒武官驕橫現狀。結果引起禁軍不滿,羽林、虎賁將近千人到尚書省叫罵砸門無人敢管。後攻入張家,燒燬房屋,燒死張仲瑀哥哥張始均,毆打致死張彝,此事發生後,震驚全國。

 元晏看看發愣的楊津,繼續道:“更深一步說,本來這次北伐統兵大帥根本就沒打算讓元淵來,可是朝中不少布衣寒門以及低級軍官的靠山堅決舉薦元淵,他們甚至鼓動陛下力挺元淵出山才形成現在的局面。當然,不得不承認,元淵的軍事才能和政治聲望的確首屈一指。但陛下年幼,被元淵等人以儘早親政的口號蠱惑,與太后對著幹,其實他們做的事情從根本上說,是動搖國本。試想,大魏打下百年基業靠誰?是靠食不果腹到處流亡的百姓?不可能,一定是世家大族以及皇親國戚我們這些少數的精英。所以元淵他們的行為,無疑是引火上身,沒辦法,他們想獲取政治利益,只能與低級層次的群體聯盟。但這條路只會是不歸路,所以,老將軍,您再想想,偌大的叛軍集團有十幾萬人受降可取麼?”

 楊津不禁驚歎,道:“這麼說,老夫的一系列舉動有失考慮了?”

 元晏道:“非也,我沒說老將軍失誤,恰恰相反,老將軍的做法極為妥當。簡單說,接受叛軍投降可以,但不是全部,比如元洪業、葛榮等人,這些人原來就是大魏的官員或貴族,當然可以接收。而像鮮于修禮、程殺鬼等人,都是低級賤民,不會和朝廷同心,絕對不該留。至於毛普賢等人,他們曾經是元淵的部將,雖然也是傾向於朝廷,但是他們是元淵的人,會隨著元淵蠱惑陛下與太后以及我們這些老臣們做對,所以也不可留。這些都是太后的意思,大司馬高陽王的口諭,臨離開邊境前,如何取捨,我怕老將軍走錯路,故而轉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