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阡 作品

第110章 術數(第2頁)

 《春秋》原文僅多字,在言上極為精練,遣詞井然有序。但因文字過於簡質,不易理解,所以詮釋之作相繼出現,對書中的記載進行解釋和說明,稱之為“傳”。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傳》,公羊高《春秋公羊傳》,以及《春秋榖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列入儒家經典。因此太學上課也是經和傳同時講授。

 一個時辰的課程下來,同學們都聽傻了,除了驚歎博士的學識以外,剩下的就一個字,“木”,同學們的腦袋已經僵化了,多數人再也聽不進去其他課程。

 好在大課上完之後,剩下的課程是小課,小課甲班是繪畫,乙班是術數。李辰、酈影、王先他們都是甲班的,不用再動腦子學術數。而其他同學多是乙班,只能繼續忍受煎熬。不過小班課僅僅是半個時辰,孫雲看大家情緒低落,鼓勵大夥說:“大夥別這麼悲觀,術數課也挺有意思的,就當換換腦筋。而且過幾天我們還能去閶闔門觀看渾天儀呢,不信問小月。”

 田儷說:“哥呀,我信倒是信,不過這個課程有用嗎?咱們學它幹嘛呀?”

 孫雲說:“當然有用了,我問你,你知道我家的地是多少嗎?”

 “知道啊,你家15畝。”“那你知道,你家河套邊的那片地是多少畝嗎?”

 “不是7畝半嗎?”“不準確,那片地不是直田,算圭田還帶弓形,你能算準嗎?”

 田儷一低頭,不好意思的說:“不能。”

 孫雲說:“還有,你知道我們用什麼曆法嗎?各個節氣是什麼嗎?都是哪天?”

 田儷聽了,有點洩氣,不過馬上又精神過來,反問道:“難道術數課裡就有?”

 孫雲說:“當然啦,中午你沒聽那個叫鄭冰的女孩說麼,教術數的老師叫李業興,是咱們袁老師的師傅徐尊明的弟子,他來講九章算術,他還寫過一本曆法,我們就跟他學習。”

 孫雲說的不錯,術數博士就是李業興。他是上黨長子人,祖父李虯,父玄紀,都因儒學淵博被推舉為孝廉。李興業少年時代就很忠直,潛心學習,不怕辛苦。精研經書章句,愛看奇聞異說,後來拜當代徐遵明為師。當時還有個軼聞,說有名儒靈馥正聚徒講學,而徐遵明聲譽沒有他高,李業興於是到靈馥的學校中去。不過他聽了一段時間,尤其等到靈馥講說《左傳》,業興揀幾條傳中大義問靈馥,靈馥竟然無法回答。於是李業興振衣而起,揚長而歸,重回遵明門下。從此以後,靈馥的學生紛紛改換門庭,來到徐遵明這裡。後來,李業興廣泛涉獵百家之學,周易、占卜、算數、天文各種學問無不詳知明曉,尤其擅長算術曆法。

 李業興雖然貧寒,卻很自負傲氣,如別人禮待不周,即使權貴之人,他也不低頭。後來當王遵業的門客,被推舉為孝廉,任校書郎、著作郎等,除太學博士。因當時流行趙匪欠的歷法,這部曆法因年久歲遠、差誤較大、節氣差遠等弊病節氣比時間變化晚了一些節拍,在宣武延昌年間即10年前,李業興編出一部《戊子元歷》獻給朝廷。當時,屯騎校尉張洪、蕩寇將軍張龍祥等九家各自獻上一部新的歷法,世宗下詔,讓把它們合為一部。張洪等人於是共同推薦李興業為主,編成《戊子歷》。正光三年(522)推行新曆。同時又修訂了其他天文、術數等著作,並參與太學的術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