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風77 作品

第46章 帖子餘音(第2頁)



    看完那篇報道後,鬱風進了廚房,給安琪打下手。得抓緊時間做飯,吃飯,好早點休息。



    兩個人一邊忙著手裡的活,一邊聊聊天,鬱風問安琪:“那篇報道你看過了嗎?”



    “下午的時候,我已經在網上看過電子版的了。”



    “剛才,我大概地看了一下。記者寫的與我們期望的,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記者關注的是大眾所關注的,並非當事人的切膚之痛。所以當時我不贊成你接受採訪。”



    “其實,是否接受採訪,是否見報,我也有些猶豫。我並非是想借此機會出名,而是在想,如果上了報,會不會有人給我們捐款?如果有人捐款了,也許你父親的病就有救了!”



    “這是我們所希望的,但是記者是不可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寫的,他寫出來的東西得符合大眾的口味。目前的高房價是一個熱點話題。你看看這篇報道,對我父親的情況只是一筆帶過。它所反映的是整個“80後”這一代人所面臨的困境,重點是房子。它想將大家的注意力帶到當前的高房價上去。只有這樣做了,才能達到群體效應。看的人多了,產生了共鳴,這篇報道才算成功。你不要指望記者會將報道的重點對著我父親的病情,呼籲市民捐款以拯救我父親。因為我父親不是小孩,也不是年輕人,並非最受關注的同情對象。達不到記者所追求的那種熱點效應。就算是記者呼籲捐款,肯定會有人說,他們有一套房子,為什麼不賣房子救人?這個事情一旦被渲染開來,要不了幾天,你爸媽,你們家的親戚就都會知道這個事了。到時候,不但我們所希望的沒有達到,反而把你爸媽平靜的生活也打亂了,讓他們也為難,也跟著著急。”



    鬱風是外地人,宣揚開來,對他的影響不大。但安琪是南京本地人,一旦曝光,她的父母,她們家的親戚很快就會知道。安琪的父母是下崗職工,經濟也不寬裕。當時,這兩個人走到一起時,安琪的個別親戚很不贊成,要是知道了這個情況,肯定會埋怨安琪的父母。徒添安琪父母煩惱。這一段時間以來,鬱風夫婦的壓力很大,日子過得很苦,卻未向安琪的父母提起片言隻語。安琪每次給家裡打電話時,總是笑呵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