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孫權的成長(第2頁)

 華夏提供給我們的土豆、紅薯、玉米等糧食,能夠讓百姓吃飽。

 現在的世界和幾十年前不一樣,那個時候,百姓能吃飽就會很滿意了。

 而現在僅僅發展農業,吳國的稅收就很難保障。

 沒有稅收,如何養軍隊?如果購買武器裝備?”

 孫權好像明白了,“左僕射的意思是,吳國應該趁機大力發展和華夏關係,獲得更多商貿和工廠合作機會?”

 張昭滿意的點了點頭,“大王,今天的華夏可以說是一日千里。

 吳國想要統治這裡的百姓,那麼我們百姓生活就不能太差。”

 孫權說道,“此前先生教本王,治理天下應該按照朝廷規則辦理。

 讓民餓不死、凍不死,要給他們更多徭役,不讓他們閒下來。

 同時,限制他們離開家鄉,這樣一來,管理就容易很多。

 如果現在這樣做,會不會讓這些庶民站起來反對自己?”

 張昭滿意的點了點頭,華夏一趟,張昭最擔心孫權因為看到華夏的富庶而改變自己心中原有的想法。

 “大王,我們和華夏國合作的基礎,是建立在華夏國不干涉吳國內政上面。

 我們內部治理結構可以依然保留中原朝廷時期的模式。

 將庶民固定在各個地方,不讓他們流動起來。

 華夏公司前來建廠,其他國家也和吳國一樣擔憂。

 大家都不會允許華夏公司談論政治。

 我們準備建立工業園區,工人由我們直接組織起來就行。

 華夏公司只需要按月支付酬勞就行。”

 張昭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讓這些人感恩於吳國,而不是華夏國。

 孫權略微思考了一下,張昭的意思他自然明白。

 這兩年,跟著張昭學會了不少帝王之道。

 “還有一事,我們這些庶民輸送到華夏的勞動力。

 回來以後會不會成為不安定因素?”

 孫權的顧慮一點沒有錯,任何一個正常人見到華夏的寬鬆環境,自然會和自己國家進行對比。

 兩萬人如果都有這種想法,會不會因此煽動民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