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劉備的一番話(第2頁)

 畢嵐沒想到,劉恢不但同意,還以三人名字命名。

 劉恢想法很簡單,除了天下和解以外,他也想借此傳達一個信號,那就是華夏重貢獻,也好讓留下來的人徹底安心。

 ……

 第二天,華夏日報刊登了設立讓碩忠科技獎,同時解釋為何如此取名?

 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更有不少人為此在辯論館辯論。

 鄭玄拿著報紙,“伯喈,殿下究竟怎麼想的?居然給這些人如此高名聲?”

 蔡邕心裡也有氣,“康成,老夫也不明白,當初,這些人是如何整我們士人的?”

 兩人此時顯得有些激動,讓他們活著,已經是天大恩德了。

 “二位院長,能否聽備說幾句?”此時,一旁的劉備緩緩說道。

 劉備人品學識都不錯,最主要的是,他尊重人才,處理事情不偏不倚,這讓二人心中好感很多,鄭玄無數次在想,文教院將來由劉備接手最為合適。

 “玄德,你說。”鄭玄此時語氣明顯溫和不少。

 “殿下曾經在報紙上公開刊文,表示要天下從上到下和解。

 張讓這些人曾經對付過士人。

 不過,正如殿下所說,這些人無外乎是皇權手裡的刀,沒有他們也會有其他人來做。

 皇權和世家豪族矛盾由來已久,到了朝廷後期,愈發難以調和。

 二位院長不就是世家豪族手裡的刀嗎?”

 劉備的話很難聽,不過,二人卻沒法反駁,剛認識劉恢時,劉恢也說了同樣一番話。

 蔡邕示意劉備繼續說。

 “天下和解,聽上去就幾個字,但要真正和解?何其困難?

 他們三人,不要說後來對華夏的功勞,就算沒有,他們也是華夏百姓。

 華夏一直提倡法治,請問二位院長,何為法治?”

 劉備沒有顧忌二人表情,而是微笑著繼續說道,“殿下在之前有幾句話說得很好。

 法治社會,那就是隻要你不犯法,不需要向任何人屈服。

 而人治社會,那就是無論你是否觸犯法律,你都必須向權力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