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收穫(第2頁)

 涼州天氣開始變冷,此時雙方大軍對峙,不僅僅是軍事問題,還有就是後勤保障能力。

 這一刻,華夏軍隊後勤保障能力得到充分體現。

 九月

 這一天對於華夏來說,可以說是載入史冊的一天。

 襄平 城南

 這裡種植了一百多畝土豆,為了這些土豆,國淵幾乎沒有離開過這片實驗田,因為,他心中對土豆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為了驗證,現場來了不少人,有百姓大會的代表,也有種糧能手,還有政務院的很多人,也有很多部門的人。

 “子尼,產量真的有這麼高嗎?”審配簡直不敢相信,世間還有畝產十多石的糧食。

 國淵此時皮膚黝黑,原本回到襄平,給所有出海的人放假兩個月,而國淵卻沒有休假,他實在睡不下,因此,他決定把住的地方搬到了田間地頭,此時的他,不像農業司司長,更像一個老農。

 “正南院長,這些糧食埋在地下,目前,我也無法判斷產量,不過,很快就知道了。”國淵說話時,內心依然有些激動。

 為了培育這些種子,一路上他傾注了太多心血在裡面。

 荀彧此時沒有說話,但是他心中的期待不比任何人少。

 或許在場的人裡面,就劉恢反而內心平和一點,因為他知道,土豆和紅薯的出現,讓華夏大地人口快速增長,減少了饑荒。

 歷史上,馬鈴薯於16世紀傳到印度,隨後傳入中國。

 馬鈴薯因為酷似馬鈴鐺而得名馬鈴薯,此稱呼最早出現在康熙年間的《松溪縣志食貨》,中國東北、河北稱為土豆,華北稱為山藥蛋,西北和兩湖稱為洋芋,江浙一帶稱番芋或洋山芋,閩東地區稱之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帶稱為土豆。

 英語potato來自西班牙語patata,此西班牙語由泰依諾語batata(紅薯)和克丘亞語papa(馬鈴薯)混合而成來的。

 馬鈴薯人工栽培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

 賈詡用手輕輕碰了碰沮授,“真的有十多石的畝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