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寫小說 作品

第445章 與人鬥,其樂無窮

五月十五日,崇禎接到了呂大器的塘報。

 “好,甚好!”崇禎拍著大腿將塘報遞給王承恩,王承恩則轉身將塘報轉交給範景文。

 範景文兼著禮部尚書的職,此時正與崇禎商議即將到來的秋闈。

 鄉試又稱秋闈。

 大明有律,逢子、午、卯、酉年八月在兩京和各行省治所(省會)舉辦鄉試。

 崇禎十八年是農曆乙酉雞年,妥妥的鄉試之年。

 全國各地的學子都盼著能在鄉試中斬獲成績,好繼續參加明年三月份的會試。

 明代的科舉考試有三個級別。

 第一級別的考試是省裡的鄉試,考中後獲得舉人身份。

 鄉試第一名稱解元。

 第二級別是次年在京師舉辦的會試,考中後獲得貢士身份。

 會試第一名稱會元。

 (貢士又稱準進士,所有貢士都需要參加進士科考,不過這次考試特別簡單,只要去參加考試,主考官就會將其錄為進士。)

 第三級別的考試是殿試,又稱廷試,是大明朝最高級別的考試。

 殿試第一名俗稱狀元。

 連中三元是連續中得解元,會元和狀元。

 獨中三元則是考中解元后的次年沒有考中進士,隔了幾年後才連續中了會元和狀元。

 無論連中三元還是獨中三元,想達成這個目標都非常難。

 明朝近三百年曆史,連中三元的只有兩個人。

 第一個是洪武二十四年的直隸人黃觀,第二個是永樂十六年的福建人李馬。

 當時永樂皇帝覺得這個名字不好聽,親自改名為李騏。

 其實縱觀整個科舉一千三百年曆史,連中三元的也不多,只有區區十五位(文狀元)。

 (科舉考試始於隋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終於清朝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

 範景文收回思緒,接過王承恩遞過來的塘報,看完之後眉頭一皺。

 “陛下,呂大器確實有領兵之才,不過...湖口,彭澤,望江三縣不戰而降屬實有些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