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有感情的貓 作品

第540章 戶籍制

秦壽早有推行戶籍制度的想法,只是這個時代多以“野”“集”“邑”來標註地名,並且以此來劃分百姓的地位,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並不適合直接用戶籍制度來進行管理。

 城邑的百姓地位較高,一般是公卿士大夫與國人居住。

 集是國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小城,大多都是由國人與奴隸居住。

 而“野”,這是一些不願意繳納賦稅,或者沒有能力繳納賦稅的“野人”聚集而成。

 這些人不受國家保護,不被視為國家的子民。

 戰爭爆發之時,這些野人甚至連上戰場的資格都沒有。

 野人聽上去挺自由,然而事實上,他們卻是一群極為危險的存在。

 當戰爭爆發之時,敵國的軍隊為了能夠節省軍糧,往往會對野人的聚集地展開屠戮與搜刮。

 就算平日裡沒有戰爭,一旦國家出現了糧食緊缺,亦或者遇到了什麼災年荒年,同樣也會對國內的野人展開清洗。

 有時候為了防止敵國就食於野,也會對本國的野人先行清理一遍。

 為了能夠擴充秦國的人口,秦壽特意設置了開荒令,無論是國野還是奴隸,只要能夠在秦國開墾荒地,專心為秦國種田納糧,便都能夠獲得國人的待遇。

 這雖然吸納了一部分的野人,也改變了一部分奴隸的出身,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也有奴隸不願意被秦人奴役,不相信秦人會給予他們等同於國人的身份,所以遁入山野。

 同樣有一些鄰國的百姓,在本國無法生活,也偷偷摸摸的逃到了秦國成為野人。

 秦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秦王是一個愛民的君王,自從秦國立國以來,從來沒有對國內的野人進行過侵犯。

 這也讓一部分人看到了其中的利益,特意從別國購買奴隸送到山裡,以“野人”的身份開荒種地,為自己謀取私利。

 這看上去似乎只是個人行為,是屬於他們的自由。

 然而不患寡而患不均,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樣的行為若是不加以制止,那麼遲早有一天會讓那些老實種地的農民心生出不一樣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