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納粹寶藏之謎(第2頁)

 而在二戰剛結束的時候,盟軍還曾經組織過一支專業隊伍尋寶。

 荷蘭國家檔案館此次解密資料中,有一摞7釐米厚的資料專門記述了有關二戰“納粹寶藏”的消息。

 為了找到希特勒的寶藏,荷蘭政府曾經在1947年就組織過兩次尋寶,但都無功而返。其後,荷蘭人封存了這批資料,保密期限為75年。

 歷史上,納粹德國確實從歐洲各國劫掠了不可計數的財富,包括大量的黃金、珠寶以及藝術珍品和古董等。

 相傳,希特勒甚至曾經派出一支特別部隊到各國為他搜刮珍稀藝術品。

 而到了二戰後期納粹潰敗之際,德軍將搶劫的財寶分期分批地埋藏在德國及其他國家一些隱秘地點,以圖將來死灰復燃,東山再起。

 這就是所謂“納粹寶藏”的由來,也是每次一有相關消息,總是有尋寶人蜂擁而來的原因。

 實際上,二戰後期從1943年到1945年,盟軍也成立了一個特別行動隊,這是一支由300多名來自盟軍各國的專家學者組成的隊伍,包括歷史學家、建築師、博物館館長和藝術展覽策展人等專業人士。

 他們在戰鬥部隊人員的掩護下,在歐洲各地追尋被納粹劫掠並掩藏的珍稀文物、繪畫和雕塑。

 在他們近兩年的不懈努力下,從納粹的手中搶回了近500萬件文物,其中包括倫勃朗、畢加索等名家的畫作,甚至還有米開朗基羅的傳世雕塑作品。

 這些藝術品都是納粹從各國的博物館、畫廊和私人收藏家手中掠奪的。

 它們大部分被藏在德國和奧地利一些廢棄的礦井中。

 後來隨著戰爭的進行,專家們的工作還擴展到預防一些珍貴的藝術品落入納粹手中,比如將名畫《蒙娜麗莎》隱藏在法國鄉村從而免遭納粹毒手。

 幾十年來,歐洲民間搜尋納粹寶藏的行動幾乎從未停止,在德國、波蘭和意大利等國家都曾有過發現“寶藏”的消息,但多數都不了了之,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考古”旅遊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