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給茶油找銷路(第2頁)

  “這又是紫溪村的農產品,我記得那個村子好像沒有什麼茶油樹吧?”

  “不在紫溪村子裡,是它管轄的一個自然村,在大山深處,那裡有幾千畝的油茶林,我這隻手,就是在考察油茶林的時候,不小心摔得。”m.

  “你這個人啊,不是我說你,工作起來真是不要命,錢又放不進自己的腰包裡,何必這麼認真。”

  吳天德表示很不理解,心想,你明明是去積累基層經驗的,茶園就已經是個不錯的政績了,累死累活的整那麼多玩意幹啥。

  “話不能這麼說,我既然看到了,就不能坐視不理,再說,那裡的山民實在太窮了,比紫溪村裡還要窮的多,真的需要有人幫助他們。”

  吳天德無奈的笑了笑,道:“唉,我算徹底服了你了,要是所有幹部都和你一樣,我們成為發達國家指日可待。”

  “呵呵,沒那麼麻煩,成為發達國家是遲早的事,我們都能看的到。”祁同偉也笑著回道。

  “你永遠是那麼樂觀,好吧,我替你想想辦法。”

  吳天德先給祁同偉露了一手茶道功夫,然後拿起了電話。

  吳天德雖然沒有直接的路子,但憑藉農商會的關係,還是很快聯繫到一個實力較強的食用油批發商,據悉,此人每年可以賣出兩萬斤茶油。

  他還想再想想辦法,多找幾個人。

  祁同偉卻表示,還是先和此人見一面,爭取打開個突破口,順便了解一下茶油行業的情況,然後再去找其他路子。

  食用油批發商名叫徐海峰,是個一米八的大個,三十七八歲,氣質硬朗,聲如洪鐘,走起路來一板一眼,看起來應該有過部隊裡的經歷。

  他是京州市區範圍內較大的食用油批發商之一,給幾十家糧油店供貨,覆蓋十幾萬人口,年銷售額大概有一千萬左右。

  但食用油行業利潤偏低,賺錢並不太容易,據吳天德猜測,他每年真正能賺到手的,估計也就五六十萬,撐死了七八十萬。

  一頓寒暄時候,祁同偉從徐海峰口中,對食用油行業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這個年代,老百姓的餐桌還不太豐富,油料供應也比較單一,在京州,豬油和農家菜籽油佔據著絕對主流地位,純正的大豆油、玉米油和花生油都相對較少,某品牌的桶裝色拉油,僅僅因為色澤清澈,就被老百姓視為高檔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