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朱允熥小說 作品

第285 沂州(2)(第2頁)

  這斷歷史趙石是知道的,當初眾人都說常遇春是天下第一好男兒。而太上皇卻說,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得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但他幼年讀書的時候,老師對這段內容的講解是,其實太上皇如此誇讚王保保是為了離間蒙元君臣。

  這時,李景隆又話鋒一轉。

  “二十五萬精兵,直攻山東,大都近在咫尺。許多人都建議,直接兵發元大都。但太上皇確實,大都蒙元經營百年,燕雲之地胡風太盛,又距離塞外遼東太近,若孤軍深入作戰不利恐有全軍覆沒之憂!”

  “所以是咱們北伐軍大軍在山東拐彎了,直奔河南!”李景隆笑道,“開平王掃蕩山東全境,對北平行威逼之態。後和中山王兵出樂安常茹植入,先下汴梁後下洛陽,再和我岳父合併一處!”

  說到此處,李景隆看著趙石,“國舅爺您聽明白什麼沒有?”

  趙石正聽得入迷,搖搖頭,“這裡面還有其他原因?”

  “首先,此乃太上皇定下的北伐之策。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山東河南,一個是元大都的屏障一個是他的羽翼,咱們佔了這兩個地方,就等於先斷了他的手腳!”

  “而之後呢!”李景隆講得繪聲繪色,“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北伐是正奇並用,相輔相成。”說著,他嘆口氣,“世人都誇耀中山王開平王之功,殊不知拔潼關而守這事當中,我岳父寧河王他老人家才是首功!”

  說著,笑道,“當然,太上皇他老人家是知道的,不然也不能王爵酬其功也!”

  鄧鐸在一旁,雙眼越發明亮,太陽穴一鼓一鼓,彷彿幻想著當日他父親領兵廝殺的場景。

  而趙石則是沉吟一番,“那....晚輩請問,偏師出襄陽和拔潼關....?”

  “這孩子不是武將的材料!”

  李景隆心中暗道一句,嘴上笑道,“寧河王出襄陽攻南陽,等於直接斷了元軍從側翼攻擊我山東大軍的可能,而中山王等之所以掃平河南不費吹灰之力,也是因為我岳父寧河王在正面強攻之因啊!”

  “河南平定,下一步就是陝州,當是時之他蒙元精兵強將只能退守陝西,任憑我大明虎賁調頭,直奔元大都!”m.

  “哎!”說到此處,李景隆嘆息道,“國朝論功臣,我岳父寧河王之功,穩坐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