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朱允熥小說 作品

第79章 解縉(第2頁)

  微臣希望陛下能引以為戒,莫讓天下士人再次寒心。

  這份奏摺朱元璋反覆看來兩遍,當別人都以為王國用死定了的時候,朱元璋卻沒有處置他,反而升他的官。

  但是,王國用這份奏摺,卻是解縉代為起草的。

  朱元璋把解縉招過來質問,你身為什麼幫王國用起草奏摺,為李善長伸冤。

  解縉說,臣知言出而禍必隨之,然恥立於聖朝,而無諫諍之士。

  他的意思很簡單,我知道會有殺頭的危險,但我不在乎,而且我瞧不起那些不敢說真話的滿朝文武官員。

  朱元璋喜歡有膽氣的人,更喜歡有膽氣,又有學問的人。

  所以破格提拔他為六品的翰林學士,但是這也看出解縉似乎的情商似乎不怎麼高,他的那句瞧不起滿朝不敢說真話的大臣,得罪了許多人。

  人都是這樣,我可以卑鄙懦弱甚至有些冷漠,或著陰險毒辣。乃至可以把這些當成人生的準則,我可以這麼做,但你不能拆穿我。你拆穿我,你就是得罪了我。

  由此可見解縉在文人中,是一把劍。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之後,他更張揚了。

  今年年初,他又上了一次奏摺,太平十策。

  所謂太平十策,就是能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的十個計策。他只是一個翰林,滿朝的六部尚書,御史大夫都不敢說的話,他說了。

  先不說他的計策如何,他在書中有一條,直接觸怒了朱元璋。

  他說,大明分封藩王,是天下肇禍之始。

  就是說,朱元璋現在分封諸王,以後一定後患無窮。

  他的預言是正確的,在今後的歲月裡不但有靖難篡位,而且龐大的龍子龍孫也成了這個國家的蛀蟲。

  他有抱負,敢直言,有膽量,有遠見,有眼光。但是他低估了,朱元璋對於家人的偏袒程度。

  歷史上就是因為這句話,他不但被打發回家繼續讀書,而且仕途屢遭挫折。

  他的挫折更多源於他自身,不懂得官場的法則,不懂得屈伸,不懂得低頭,不懂潛規則。

  等建文登基之後,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抱負,他又跑到京城來求官。當年他得罪的人,直接給了他致命一擊。

  當時解縉的母親去世,父親九十多歲。你這樣一個讀書人居然不在家照顧老父,跑來求官簡直就是不忠不孝。

  對一個人最高等級的打擊,就是道德上的捆綁和譴責。哪怕是信息爆炸的後世,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別有用心的指責別人,也是讓人身敗名裂的不二手段。

  解縉的仕途完了,他成了大明官場中無足輕重,甚至讓人瞧不起的小人物。

  但是隨即,經過了心志磨礪的解縉,迎來了人生巔峰。朱棣帶著大軍進城了,在方孝孺為首的讀書人不合作之後,朱棣迫切的需要一個有聲望的人,來幫助他。

  解縉投靠了朱棣,相傳是他用華麗的文筆,幫助朱棣起草了登基詔。而且在很長時間內他都是朱棣的第一秘書,並且永樂初年所有的重大文件,詔書,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短短五年之內,他從一個被人刻意冷落的邊緣人,成為朱棣的寵臣,編纂永樂大典這樣的重任也落在他的肩上,而且還成為大明帝國當時的宣傳部長和文化部長。

  甚至在朱棣對於傳位太子還是朱高煦之間有猶豫的時候,他親口說出一句話,看聖孫。(相傳當年朱棣有點喜歡朱高煦,然後解縉跟朱棣說,太子不但賢德,而且他兒子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