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原 作品

第298章 給生者希望!(第2頁)

  一般醫生和護士配合幾年,才能形成默契。

  不過,趙原和白露之間的默契彷彿天然而成。

  主要是彼此尊重、信任和支持的結果。

  白露跟天華很多外科醫生都配合過,趙原無疑是最特殊的一個,年紀輕輕就能獨當一面。

  他的手術風格很儒雅,在不慌不忙中完成手術,而且,通過自己清晰的思路,讓人不斷有眼睛一亮的感覺。

  趙原對白露印象絕不僅是愛喝奶茶的御姐。

  她有一個小本子。

  白露曾在島國上的學,所以沿襲了那邊護士的習慣。將每一個主刀的手術習慣整理成手冊,便於手術配合。

  同樣類型的手術,每個外科醫生的習慣不盡相同。

  不同的入路,不同的遊離方式,不同吻合重建方式。

  白露將之一一記錄下來。

  白露是一個有想法的“進攻型”器械護士。

  在正常人的印象中,手術檯是主刀醫生的陣地,大多數時間都是術者一個人在那裡捅來捅去。

  器械護士除了偶爾遞遞血管夾,其他時間想忙也忙不起來,除非出現了意外出血。

  白露是少數可以駕馭腔鏡器械的護士。

  在手術中,超聲刀、電鉤、電剪、電鏟,她都能操作得上下紛飛,甚至能左右開弓,使用吸引器、腸鉗、胃鉗、分離鉗……

  將任何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會有不一樣的風景。

  首先是取出鋼條。

  看起來怵目驚心。

  一般的急診醫生都會非常頭疼。

  很多武俠片當中,主將被射中一箭,只敢掰斷箭頭,等戰鬥結束找到軍醫,才敢將箭身取出來。

  其實如果是射到肌肉,是可以拔出的。

  但如果傷到了血管,就不能隨便拔了,箭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可以減低失血速度,突然拔出,傷口會大量失血,人反而更容易死。

  現在的情況比戰場挨一箭還要嚴重。

  因為是貫穿傷,不僅傷到血管,而且還傷到了體內的臟器。

  趙原琢磨了一下貫穿傷的位置,評估了一下里面臟器的情況,眨眼工夫,那根鋼條就被拔出來了。

  第一次跟趙原做手術的那個規培醫生看得一愣一愣的。

  可以這麼拔嗎?

  拔出來,怎麼沒有滋滋冒血?

  規培醫生見器械護士還有孫良見怪不怪,終於意識到為什麼鄧雲倫敢將患者丟給趙原,就不管不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