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預 作品

第790章 忠臣?奸臣?(第2頁)

  錢、兵器、人口,杜預都有點。

  但不多。

  僅憑長安一座城,就算長安肯歸屬杜預,又能掌握多大國力?多少國土?

  杜預精細計算過,滿打滿算,他自立為王,也不過能佔據十幾座城池,幾千萬人口,乃是聖元大陸最小的國度。

  杜預就算自立為王,要苟延殘喘,也不得不依靠周圍強秦、楚國、大宋的眼色行事。說白了,就是兒皇帝、駙馬皇帝一位。

  未來,這個新國家的前途,可謂黯淡無比。

  第三,杜預要面對大唐的仇恨和反攻。

  聖元十國,能在千年萬年中穩定對峙、割據一方,雄踞天下,都有深厚的底蘊,可謂深不可測。

  別看這一任大唐皇帝草包,窩囊廢,糊塗蛋,但大唐能穩穩立國,還綿延至今,只怕都有恐怖的隱世高人、隱藏後手。

  別看大唐被安史之亂,打地如此狼狽,皇帝倉皇出逃,但隱藏的手段、隱世的強者還沒出手。

  杜預隱隱感到,從太宗妙子寶庫佈置看,大唐至少還有隱藏的隱世強者,作為靠山。只是沒到生死存亡之際,沒有出手而已。

  若杜預自立,就要面對這恐怖的李唐隱世高手。

  反過來想,如果杜預繼續做他忠臣、直臣、能臣人設,將長安完璧歸趙,還給皇帝呢?

  球,就踢到皇帝腳下。

  皇帝固然可能如趙眘說的,會穿小鞋、會陷害他,但到時候天下人都看地清清楚楚——嫉賢妒能的是你皇帝,不仁不義的是皇帝,杜預乃是奉守臣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秋忠臣、萬古賢良。

  比起利益考量,杜預更在意的,是聖道。

  歸根結底,他是讀書人,以成聖為最終目標的讀書人。

  成聖,就要立功、立德、立言。

  過去,杜預功夫都下在立言上,著書立說、興辦私學、傳播他的新儒家理念和聲音。配合杜預詩詞屢屢鎮國,已經有所成就。不光贏得大唐詩仙,連天下都有流傳。

  而比立言更難的,是立功、立德。

  立功不用說了,杜預以窮書生之身,舉人文位,卻慷慨投筆從戎、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毅然決然投身平叛戰爭,數次生死大戰斬殺了叛賊首領安祿山、史思明,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

  他已符合聖人之道要求。

  最後便是立德。

  若杜預此時選擇自立為王,便嚴重違反了讀書人的忠君道德底線,變成了安祿山之流亂臣賊子。

  聖道,他將徹底無緣。

  杜預的文宮也將嚴重受損,甚至無風而倒、自我崩塌。

  古來聖賢皆寂寞。

  聖人,並不自由,要遵守聖道的。

  但若杜預毅然決然、高風亮節,歸還長安,放棄唾手可得的萬世帝業、榮華富貴,讓大唐重新歸於一統,他在立德這上面便無可挑剔。哪怕大唐、天下再苛刻的品評家,也無法在道德層次再指摘杜預分毫。

  杜預主意已定,拿起筆墨紙硯,揮斥方遒,酣暢淋漓書寫起來。

  他嘴角微翹,壞笑連連:“皇上啊皇上,請你不要怪我。”

  “你百年之後,有人還能記起來你,都要拜此所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