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預 作品

第737章 皇帝,出逃!(第2頁)

  長安八十一州中,北方佔四十五州,南方還有三十六州。

  其中,金陵、荊州、揚州、滁州、廬州等地,都還在大唐掌控中,還能供大唐皇帝苟延殘喘。

  聽到皇帝要放棄長安,遷都南逃,朝臣卻分成兩派,支持、反對不一。

  “皇上,不可放棄長安啊。此乃我大唐龍興之地,祖宗陵寢,社稷所在,一旦放棄丟給叛軍,我大唐與滅亡又有何異?”

  “是啊。何況叛軍佔據潼關,圍困長安,我們又該如何抵達南方呢?”

  “北方一旦淪陷,只靠南方,怕是過得了初一,過不了十五。叛軍和蒙元得寸進尺,依舊要攻打南方又該如何?”

  “就是,皇上。長安雖然危急,但各國都派出了援軍。只要我們能固守待援,搞不好還有恢復轉機。”

  太后面色沉鬱,並不說話。

  武媚娘攥緊粉拳,心中冷笑,更加鄙夷皇帝。

  這皇帝真是毫無章法,遇到挫折,就馬上方寸大亂。

  在安史之亂沒爆發前,杜預就提前預警,警告朝廷,要小心應對,甚至將安祿山潛伏大唐情報網破壞,斬殺了安慶緒和崔乾佑,斬斷安祿山左膀右臂,大大削弱了安祿山實力。

  安史之亂即將爆發,杜預又臨危受命,出使大秦,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將大秦拉到大唐一方,成為盟友。大秦如今派出蒙恬帶20萬大軍,支援大唐,就是杜預的功勞。

  大亂起來後,杜預又獻上平戎良策——以拖待變,事實證明,杜預策略無比正確。如果皇帝不亂動,命哥舒翰固守潼關,叛軍無論如何打不下來。

  杜預甚至主動請命,不帶一兵一卒,以書生之身,一書一劍,守衛滁州,牽制叛軍主力,甚至大敗安祿山,大大緩解了朝廷壓力。

  這一切努力,一次又一次證明了杜預乃是柱國之臣、擎天之柱。

  但皇帝呢?

  皇帝做了什麼?

  皇帝一直在與杜預對著幹,反著來,所以一直字啊犯錯誤,犯錯誤,犯更大更致命的錯誤。

  他沒能阻止安史之亂爆發,更丟城失地,丟掉了中原,還輕敵冒進,狂妄認為“杜預行,朕也行”,強行命令哥舒翰出兵導致如今大唐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如今,他甚至要遷都?南逃?

  連武媚娘都覺得,這皇帝不光水平不行,人品更差啊。

  沒有能力不是你的錯,但沒有身為皇帝的擔當,軟骨頭蝦,那就是你不對了。

  如今兵兇戰危,正是大唐與叛軍決一死戰的節骨眼上,杜預、田洪鳳正在潼關、長安東門與叛軍浴血奮戰,你身為皇帝,怎麼能未戰先降、畏戰而逃?

  太后的臉上,也寫滿了對皇帝的失望。

  唯有範相和一干心腹羽翼,上躥下跳,各種捧臭腳、極力吹捧贊同。

  範相眉飛色舞,毫無廉恥:“陛下,英明果決。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只要我大唐朝廷保住了,根基保住了,叛軍遲早會被平定。長安就算一時淪陷,也遲早能收復。棄車保帥,正當其時。”

  “毒蛇入懷,壯士斷腕。如今之計,唯有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