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預 作品

第716章 紛紛射殺五單于!(第2頁)

  爹孃大驚,拼命拉住,苦苦哀求。

  各地各州、各家各戶,幾乎都有熱血少年,在杜預鎮國詩詞的激勵下,奮不顧身、投身軍旅、熱血參軍的。

  各地官府原本空空如也、門可羅雀的徵兵之處,突然車水馬龍,少年們排起漫漫長隊,爭相踴躍,參軍報國。

  而即使那些正在與叛軍激戰、對峙的軍民,也在這首【少年行】激勵下,士氣大振,奮不顧身向叛軍發動衝鋒、決死一戰。

  杜預才氣縱橫,拉弓搭箭:“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一個人能以雙手拉開雕有圖畫的鐵弓,雖然有千重萬重、千萬人、層層包圍的胡蠻騎兵,但在我眼中卻像身處無人之地一樣,可以長驅直入、殺得七進七出。

  杜預此時置於孤危險惡、險象環生、身陷重圍的情勢之中。周圍虜騎千重,敵人/大軍壓境,形成包圍之勢,眾敵酋傾巢出動,來勢洶洶,企圖以優勢兵力取勝。而杜預以“一身”對“千重”之敵,陷入了重重包圍,竟能左右馳突於敵陣之中,如入無人之境,且能擒賊先擒王,將兇蠻剽悍的安祿山一箭射中,其過人的膽略和武藝已分明可見。

  在滁州戰場上,在百萬滁州人心中,杜預早已成為孤膽英雄,勇冠三軍、戰功卓著。

  杜預詩詞驚人,少年英俠、英武矯健,伴隨著“擘兩雕弧”,他漸漸力大無窮,多力善射,能左右開弓。

  杜預拉開了一張金色大弓箭,正是以詩詞才氣形成的雕弧,上面是一張飾有雕畫的良弓,瞄準安祿山!

  才氣,驚人。

  安祿山心中頓時浮現出一抹極其危險的感覺。

  這種感覺,是他在北狄生活多年、時時刻刻過著朝不保夕、刀頭舔血的生活,錘鍊出來對危險敏銳感知。

  他六歲的時候,為了討生活,被迫深入大漠,去掏一窩狼崽子換取幾個饢,卻在回來路上一頭撞上了那對公狼母狼。

  黑暗中,四隻綠油油狼目,死死盯著才六歲的安祿山,呲牙咧嘴,兇相畢露。

  多少年了,安祿山從未再體會過如此致命的危險。

  但面對杜預的弓箭,安祿山汗毛倒豎。

  哪怕杜預只是孤身一人,安祿山卻身在萬軍從中,前呼後擁,無數隨從護衛,卻在這一刻,他感到無比孤寂、孤獨,彷彿天地之間只剩下杜預和安祿山,兩人而已。

  杜預沉聲道:“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他騎著神駒,“偏坐金鞍”,鞍馬功夫嫻熟,能在疾馳的馬背上自如地變換各種姿勢,而“調白/羽”,則是善於在運動中瞄準目標,箭無虛發。

  少年俠客,藝高膽大,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卻愈能表現俠客無所畏懼的大英雄氣概,而這種氣概,又正來自於其置生死於度外的獻身精神。

  杜預拉弓搭箭,弓如滿月,箭如閃電,恰如“彎弓綠弦開,滿月不憚堅。閒騎駿馬獵,一射兩虎穿”!

  什麼是鎮國詩?

  便是其威力,足以震撼國家、鎮住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