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預 作品

第686章 豎子,不足與謀!(第2頁)

  只要潼關一丟,大唐就完了。

  到時候,整個大唐的江山,八十一州,統統都是安史叛軍的。

  一個杜預,區區文人,能蹦躂多高?能翻起什麼風浪呢?

  可安祿山這個蠢貨,竟然被杜預一首檄文,罵得怒火中燒,失去理智,一定要在這節骨眼上分兵,去滁州殺杜預?

  這不是開玩笑?

  雖然他史思明也自負天下名將,也有鬼神莫測之功,有把握能擊敗哥舒翰,但失去安祿山,加上安祿山親隨的部分精銳大軍,史思明攻陷潼關的把握,至少下降了三成還多。

  在這生死存亡的一戰中,哪怕失去一成勝算,都是致命的,何況三成?

  史思明破口大罵安祿山,豎子不足與謀!

  但後悔也沒用,勸又勸不動,史思明只好獨自帶兵向潼關瘋狂進攻。

  他仰望著潼關高大的城牆,還有天邊拂曉亮起的一絲白光,心中閃過一絲陰霾。

  這天,要亮了。

  夜裡兇悍無匹的豺狼,到了白天,還能無往不利殺人嗎?

  “難道··我等籌謀已久的這次叛亂,原本十拿九穩的,卻要因為區區一個讀書人杜預,產生重大偏差不成?”

  “哼,安祿山。如潼關是我打下來,長安被我第一個攻破,到時候咱們誰當皇帝,可不一定!”

  “走!”

  史思明惡狠狠道:“星夜兼程,猛攻潼關。”

  杜預寫完【討逆檄文】,放下筆墨紙硯,長出一口氣。

  “幸不辱命。”

  杜預對唐皇拱手道:“陛下,臣要馬上趕回滁州。佈置防禦,主持滁州對抗安祿山叛軍主力。”

  “請陛下放心,臣一定會盡力拖住叛軍主力,讓他們不能全力攻打潼關。”

  “但潼關方向,請陛下答應臣,一定要有戰略定力和耐心。無論安史叛軍如何挑釁,都不能出關作戰。至少要相持一年半載,等叛軍筋疲力盡,甚至爆發內訌後,哥舒翰將軍有絕對把握,才能出關平叛。”

  唐皇臉上狠狠抽搐一下。

  杜預,這是在教他作事?

  唐皇本也是年輕氣盛,自負才大,有一番遠大抱負,要大展拳腳創造豐功偉績,以比肩列祖、直追列宗。

  安史之亂全面爆發,標誌著年輕皇帝“千古一帝”的偉業,還沒開始就結束咧。

  經過這次內亂,大唐哪怕費勁千辛萬苦平定鎮/壓下去,也註定元氣大傷、徹底淪為二等國家。

  杜預的“拖字訣”,雖然能穩穩贏了叛軍,但卻曠日持久,大大損耗大唐國力。

  何如年輕皇帝一把梭哈、命令主力出關決戰,來的乾脆徹底?如果決戰能贏,那就簡單多了。

  不過,這些念頭只在皇帝腦海中一閃而過,便收斂起來。

  對於主動請纓,要在滁州拖住安祿山叛軍主力的杜預,唐皇是非常開心的。

  無論杜預成功與否,都能吸引安祿山主力至少十天半個月,對此時風雨飄搖的大唐,能爭取到極其關鍵的時間。

  “杜愛卿,你放心吧。”

  唐皇一臉微笑:“朕,一定會按照你的戰略謀劃,穩紮穩打,不會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