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預 作品

第530章 清廉剛正,名儒楊雄!(第2頁)

  皇太后搖頭:“楊雄這人,雖然不識時務,但很有原則、十分古板。”

  “這也是他明明得罪了我,但哀家不加罪的原因。”

  “此人做主考官,可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而他,絕不會讓杜預做解元。”

  “皇帝不是唯恐杜預投靠他國?哀家也不想落得【有才不用】、【嫉賢妒能】惡名,所以最好辦法就是讓他泯然眾人矣。”

  皇太后目光清冽:“他考不上解元,必然會讓天下人失望。這就是第一步。”

  “且哀家知道,楊雄對杜預不滿,遠勝過其他人。”

  “作為文壇泰斗,他不會放過這打擊杜預文名的機會。”

  “有好戲看了。”

  楊雄負手而立,站在船頭,涯岸自高,冷冷看著眼前越來越清晰的滁州。

  他是半個月前出發的。

  從長安到滁州,他沒有驚動任何地方官,一路都是自掏腰包,只為了不讓任何人掌控行蹤,打擾他思考。

  “滁州···”

  楊雄目光微寒:“杜預?”

  出乎很多人預料,楊雄雖功成名就、海內共知、養望天下,但並不是士族出身。

  很多人,都會將楊雄誤以為是名滿天下的弘農楊氏後代。

  弘農楊氏,是以弘農郡為郡望的楊姓士族,始祖為漢昭帝時期的丞相、亞聖司馬遷的女婿楊敞。楊敞玄孫楊震官居大漢太尉,號稱“關西聖人”,其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皆為大漢太尉,時稱“四世太尉”、“東京名族”。

  但楊雄父親只是楊氏的一個遠親旁支,無錢無勢,前來投奔。

  楊氏如此煊赫豪門,自然看不上他父親,很輕蔑隨手打發到一處下人的屋子裡住。名為族人,實為僕役。

  但小小楊雄,卻將一切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他開始發奮讀書。

  頭懸樑,錐刺股。

  楊雄很幸運,獲准以少爺伴讀書童身份,進入楊傢俬塾,受當時大儒楊晨恩啟蒙。

  楊晨恩一開始沒注意到這幾乎透明的小書童,直到一天晚上,前來拿回落下的東西,發現楊雄在昏暗的私塾中,點起蠟燭挑燈夜讀。他寫的字,比任何楊家孩子都要標準得多。

  楊晨恩破例收下楊雄。

  楊雄從此走上了讀書之路,一發不可收拾。

  他循規蹈矩,學習六藝,聖人之言,自幼便將厚厚的【列子】滾瓜爛熟、倒背如流。

  有琅琊王家帶著孩童前來,兩家孩童較勁,比背誦【列子】,楊家技不如人,被比了下去。

  楊家當主面子上過不去。

  楊晨恩卻推薦了楊雄。

  才八歲的楊雄,昂然出列,倒背【列子】三篇,舉座皆驚。

  琅琊王家家主不信,隨便考了楊雄兩篇,依舊能倒背如流,一字不落。

  王家家主連呼奇才。

  楊雄馳名天下。

  “老爺,前面渡口滁州知府率領本地官員,設酒宴迎接您。”

  一名老僕低聲道。

  楊雄眉頭一挑,冷笑道:“果不其然,這滁州人心裡有鬼啊。”ŴŴŴ.ßĨQÚbu.net

  老僕:“???”

  楊雄傲然冷笑:“一個20歲才考上童生的讀書人,卻突然一飛沖天,連勝諸多天才,成我大唐什麼狗屁鎮國秀才?監國布衣?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