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羽堂主 作品

第一百九十一章 豈是蓬蒿人


  太子趙湛雖然只有十來歲,但心智的成熟,遠遠超過了他的實際年齡。

  剛開始被劫,趙湛的心裡那是七上八下,好不容易脫離虎口(他可不知道是完顏希尹一石三鳥的毒計),還沒有從喜悅的心情中緩過勁兒,就又落入“虎口”(剛開始他也不知道,這個“虎口”卻是最安全的)。

  好在自靖難伊始,趙湛就在心裡已經做好了心裡準備,知道自己的父皇,也是被逼繼位,否則,這九五之尊,怎麼會在太上皇春秋鼎盛之際,忽然傳位太子趙桓?他爹當上了大宋官家,自己順理成章就做了太子。但關鍵是,這個時候的官家和太子,都是坐在火盆上的,哪個位子都是滾燙滾燙的,不是那麼好坐。

  風雨經歷,坎坷人生,造就了趙湛冷靜、沉穩的心態,十幾歲的孩子,根本左右不了大局,只是一個名頭在哪裡,有什麼用?自己的父皇,在金兵大營,還不是被二酋呼來喝去,毫無顏面。堂堂一國之君,居然連溫飽,都要臣子私下冒著生命危險照顧,哪有尊嚴二字?自己,就更算不上什麼,一個十來歲的孩子,還要父皇偷偷省下一口炊餅,捎給自己,父子情深,也讓滿朝文物無顏面對。君憂臣辱,君辱臣死,吏部侍郎李若水為君請命,慘遭金兵毒手,自己的父皇,也只有嘆息抹淚的份兒,亡國之君,亡國之臣,這份恥辱,已經深深烙在趙湛的心裡。

  當初,趙佶倒是對趙湛垂愛有加,不時留在延福宮陪伴,或指點經書子集,或輔導琴棋書畫,倒是一個合格的爺爺,在盡心輔導孫兒功課,潛移默化之下,趙佶的一些治國理念和思想,也感染著趙湛。

  趙佶比趙桓骨子裡更強勢一些,雖然這父子倆在金兵壓境下,沒有硬挺,求和換來短暫的安逸,但面對豺狼虎豹,這樣做,只能一次次撐大金兵的胃口,貪得無厭,任由索取。

  趙湛曾天真地問趙佶道:“為什麼不去打?”

  趙佶兩手一攤,無奈說道:“打不過,奈何?”

  一句“打不過”和當時趙佶無奈的神態,牢牢刻畫在趙湛腦海裡,那時候,趙湛第一個念頭就是:“誰能打過金兵,一定是個好官。”

  趙桓雖然沒有向趙湛透露出什麼,但趙湛的東宮太子太傅卻是樞密使孫傅,倒是時不常透露一些消息,尤其是康王趙構最近一段時期的豐功偉績,不時傳入趙湛耳朵裡,自己在東宮,最佩服兩人,一是鄆王趙楷,二是康王趙構,這兩位王叔,一文一武,自小就是趙湛仰慕的對象。尤其是康王趙構,趙湛在有心蒐集之下,居然發現這位九叔很不簡單,出京之際,自己還見過一面,自此,便再沒有見過,但耳邊傳遞過來最多的,卻是九叔的故事,趙桓甚至有一日在福寧宮狂笑不止,太子悄悄問官家總管朱遠山什麼事,能讓父皇如此失態。朱遠山悄悄告訴他,康王大帥府大捷,中山府斬殺金兵五萬。頓時,一個英雄的九王叔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趙湛小小的身軀裡,隨著趙湛刻意的打聽,這個英雄的形象,也越來越偉岸無比。筆趣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