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須言名 作品

第四百七十五章 張良的異樣

    是夜,集華宮。

    抱著嬴同平與桃夭聊了一會兒,便有侍女抱著嬴同平去了偏殿哄睡。

    正殿中只有我和桃夭在。

    桃夭生了嬴同平後更加賢惠溫柔。

    “陛下,妾有個好消息。”

    我嗯了一聲,好奇道:“什麼好消息?”

    桃夭微笑道:“巴靈誕下了一個女兒。”

    “哦?”我呵呵道:“我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那個調皮的丫頭,沒想到如今已為人母了,明日我讓人賞賜些東西過去。”

    桃夭微微頷首:“謝陛下!”

    “一家人,謝什麼。時候不早了,歇息吧。”

    桃夭紅著臉起身,兩人進了偏殿。

    ————

    次日一早,朝會結束後我將張良留了下來。

    到了章臺後殿,我調侃道:“怎麼,得了女兒連覺都睡不好了?”

    張良臉色很不好看,頂著一雙大大的黑眼圈。

    聞言連忙道:“不是……”

    隨即又轉口道:“對,正是如此。”

    看他前言不搭後語,我皺了下眉頭,只當他是突然做了御史大夫有些不適應,再加上巴靈生產所以有些心不在焉。

    “要不要休沐幾天?”

    張良狀態恢復了一些,拱手道:“陛下將此重任交予臣,臣不敢不盡心,何敢休沐。”

    見狀我不再多說什麼。

    “我知道你為政勤勉,可也要注意身體,若是撐不住,儘可歇息。”

    “臣謝陛下!”

    ————

    六月中,朝會。

    馮劫起身道:“陛下,今日一早,韓信已經派人將塞琉古的約書送到咸陽。”

    孟合接過約書呈遞上來。

    我簡單看了一下,放下約書道:“韓信已經出兵了嗎?”

    “是,一萬大軍和兩萬番軍正向安息邊境開拔,料想此時差不多該到了。另外韓信還稟報了一個新的消息,羅馬遠征軍在馬格尼西亞久攻不下,糧草岌岌可危,正在向埃及請求糧草支援!”

    沒想到安條克三世竟然真的擋住了羅馬人,只是不知道有沒有大秦出兵的因素。

    “再次告誡韓信,絕不可主動進攻安息,只要牽制住安息人的軍隊即可。”

    有鑑於韓信的前科,我沉聲道:“更不能摻和進羅馬和塞琉古的戰爭!即便安息距離咸陽較遠,也要及時將西部的事情稟奏朝廷!”

    “臣明白!”

    馮劫繼續道:“還有一事,韓信請求陛下允許一人前往高附。”

    “什麼人?”

    幾乎所有能用的將領都在外領兵,這個時候要是請援,恐怕只能將著且派出去了。

    “是一個女子,名為離。”

    我挑了挑眉:“是她?”

    我當然記得那個四處打聽韓信消息的女子,不過韓信沒有回過咸陽,怎麼會突然讓離去高附?而且這種事兩相情願,要去便去,有什麼告訴我的必要?

    馮劫解釋道:“是,韓信希望陛下允許這個女子攜帶家資前往高附,韓信願意與這個女子成親。”

    我恍然,怪不得要稟報給我。

    大秦的金布律極為詳細,早就對擁有鉅額財富的人可能叛逃大秦的情況做了預防。

    金布律規定,凡是家財超過十鎰金的商人攜帶家資由一郡遷往另一郡,必須要向遷入、遷出兩郡的官署申請,獲得同意後才能遷移,如果非商籍,則是超過二十鎰金。

    很顯然,離所擁有的財富超過了二十鎰金,就連孟合也不知道她的錢到底是哪裡來的。

    這件事沒什麼疑點,我只是好奇韓信為什麼突然接納了離,或許是被離的堅持感動了吧,我只能理解為古人樸素的愛情觀。

    “可以,讓沿途郡縣給她行一些方便。”

    此舉也可以安撫韓信,畢竟他率領大軍遠離咸陽,錦上添花的事何樂而不為。

    “臣代韓信謝陛下!”

    此事畢,司馬礪稟報了一件事。

    “陛下,南郡至番禺港的內水河道業已貫通,臣請示陛下,稅收是否按照運河徵收。”

    我不解道:“南郡至番禺港?朕何時下令修過這麼一條水路?”

    司馬礪恭敬道:“回陛下,不是朝廷出錢修建的,是南郡的商人湘雲所建。”

    隨即抬頭看了我一眼,繼續道:“陛下此前交待過沿途幾個郡縣,允許其貫通河道。”

    原來是湘雲啊,這妮子不是不想按照我說的做嗎?這都幾年了,怎麼又做起來了?

    不過是好事,我沒有出爾反爾的理由。

    “是否有成例?”

    “此前未有此成例,而且後面還涉及建造內陸船隻,是否仍要交給這些商人經營?”

    我想了想道:“便按照運河行船的費用徵稅,行船的權力交給這個商人,以彌補其疏浚河道花費。”

    南方陸路不便,水路能走的話必然有很大的利益,足以彌補疏浚費用了。

    “臣遵命!”

    說起水運,我想起了燈塔的事。

    “百衝,秦南洋沿岸建造燈塔的事情怎麼樣了?”

    百衝連忙起身:“回陛下,已然勘察完畢,所有的圖紙也都測繪完成,目前正與三公商議如何徵發民夫。”

    馮劫適時道:“陛下,臣與張大夫、李相初步議定,由崑崙南半島徵發民夫修建燈塔。一者,崑崙南半島因為宗教的事許多人獲罪下獄,正合所用;二者,嶺南人口較少,不宜再徵發較重的勞役,從其他地方徵發又太過遙遠,因此有此議。”

    “如何將崑崙南半島的民夫送到沿岸各處?”

    “南海城雖未建成,但港口已經能停泊船隻。崑崙南半島一役使用的船隻,部分重歸商用,屬水師的部分已經修繕完畢,隨時可以開赴南海城和崑崙南半島。另外還有探索秦南洋的艦隊,也可臨時來往。”

    我點了點頭:“糧食也由崑崙南半島供給。”

    崑崙南半島有那麼大一片肥沃的土地,即便沒有用上大秦先進的耕種技術,僅是一年的糧食賦稅就足以抵得上整個江南,不會給他們太大的壓力。

    李由贊同道:“陛下英明,臣等正是這麼想的。”

    “此事要抓緊。”

    “臣等遵命!”

    “另外。”我沉聲道:“傳令各地都水吏,夏季還沒有過去,各地要仔細巡視河堤,若是再有因貪墨、瀆職導致河堤決口的,河東郡那些人的下場就是榜樣!”

    “臣等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