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優 作品

第296章 和諧的婆媳(第2頁)

 陳家瑞則在盤算一件事,那就是收來的山貨,一直以來都是賣給了鎮上,每斤也不過賺個三兩文,有時甚至只賺一文。

 他打算以後把收來的山貨都拉去鎮上賣,聽說那邊的價格要比鎮上高很多。

 唯一的缺點就是,縣城離鎮上有點遠,如果早晨趕驢車出發,大概要傍晚才能到城門,需要在縣城住上一宿,次日才能去找買家。

 待把貨物賣完還得個把時辰,估計到家時天都已經徹底黑透了,這一來一回吃飯住宿,還有給守城門官兵的入城費,少說也得四五十文,天長日久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這也是大家明知鎮上故意壓價,也不去縣城賣的原因。

 萬一貨物拉去了,卻尋不到買主,不但白跑一趟,還會搭上幾十文,怎麼想都覺得不靠譜,還是賣給鎮上最穩妥。

 而有的小販因為買不起驢車,都是挑著擔子去收山貨,每天已經很累了,就更加不願冒險走上一天一夜,把山貨挑去縣城賣了。

 但自家有驢車,完全可以去冒次險,所以陳家瑞打算過完元宵節,就去縣城試試看。

 而陳家旺卻打算春回大地後,把家中那六畝田,只留二畝用來種植玉米,其它四畝都改成水稻。

 如果不是需要養雞鴨鵝,一畝玉米都不想種。

 而之所以想把大田改成水田,主要是白米賣的太貴,還是自己種比較划算。

 前兩年乾旱少雨,村中不少中種植水稻的人家,收成減半,導致大家不得不勒緊褲腰帶,只為多省出一些口糧,給家中老人孩子吃。

 在那之後村中便無人在種植水稻,只有村中大地主家,一直在堅持種植。

 周地主家,家財萬貫,就算是顆粒無收,那點銀子對他來說,也不過是九牛一毛。

 今年風調雨順,地主家就迎來了大豐收,可把村民羨慕壞了,種植水稻雖然麻煩,卻比玉米高粱的收穫翻了一番。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哪怕是在羨慕,村裡還是無人敢去嘗試,就擔心今年光景不好,會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