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東林黨(第2頁)

 高攀龍曾經指出:“此時民不聊生,大亂即將來臨。”顧憲成也感到,危機四伏的政治形勢已如同“抱柴於烈火之上”;他因而認為,在朝廷做官的不考慮朝政,在地方做官的不留心民生,隱退鄉里的不關心世道,都是不足取的。他們把讀書、講學同關心國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東林書院既講學又議政,吸引著許多有志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評朝政而被貶斥的官吏。他們不顧路途遙遠,紛來沓至,人數之多,竟使東林書院的學舍都容不下。

 一部分在朝任職的正直官員,也同東林講學者遙相應合。東林書院實際上成了一個輿論中心,這裡的人們逐漸由一個學術團體形成為一個政治派別,從而被稱為“東林黨”。

 而東林黨的形成,也是明末黨政的根源,東林黨人的初心也開始改變,從仗義執言變成了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從議論如何改變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的狀況,到議論如何從百姓身上攫取更大的利益。

 東林黨在朝廷中一家獨大,開始左右朝綱,把持皇權,並且東林黨人貪得無厭,損公肥私,導致朝廷稅收困難,財政緊張。

 天啟年間,為了對付日益壯大的東林黨,天啟皇帝朱由校重用魏忠賢等宦官,開徵礦稅等稅賦,天啟皇帝的這個行為,雖然有利於充實國庫,但是卻極大的損害了東林黨的利益,所以年輕力壯的天啟皇帝在落水後竟然莫名其妙的駕崩了。

 現在看來,天啟皇帝的駕崩可能和東林黨脫不了干係。

 到了崇禎初年,東林黨和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鬥爭激烈,形成黨爭派鬥。

 朱慈烺也不知道自己的便宜皇帝老子崇禎是怎麼想的,竟然一登基就自廢武功,把能夠壓制東林黨的魏忠賢給解決了。

 導致東林黨又是一家獨大,沒人能夠制衡約束了。

 沒有了顧忌,東林黨人自然就放飛天性,放飛自我了,做事情也越來越沒有底線。

 如今,自己身為大明太子,而且還是手握實權的監國太子,這南京城的東林黨竟然都敢通過煽動遊行向自己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