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對射(第2頁)



    火箭彈與雪花號驅逐艦親密接觸的第一時間並未發生爆炸,而是在戰鬥部鑲入其側舷裝甲帶30左右之後,這才發生了爆炸,深深的在雪花號驅逐艦的側舷裝甲帶留下了兩個彈坑,彈坑和彈坑周圍的被剛才的爆炸燻黑。



    其它軍艦這邊就沒有雪花號驅逐艦那邊那樣幸運了,p-51d/k戰鬥機發射出的火箭彈可不是吃素的,雖然只有戰鬥部裝藥只有36kg的烈性炸藥,可36kg的裝藥也不少了。



    倭寇出了名的缺資源國家,倭寇的研發部門不得不削減消耗,不斷縮減側舷裝甲帶、上層甲板、主甲板、指揮塔的裝甲厚度,甚至到了後面就連炮塔、炮座、彈藥艙頂板都沒有逃過它們的黑手,也正是因為如此,倭寇很多大型代裝甲的裝備都出現了一個通病。



    最開始生產出來的裝備或許火力偏弱,但絕對最先批次生產出來的裝備裝甲厚度不出意外的話,絕對是最厚的,零式艦載戰鬥機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產品之一了,改進型號火力確實變得強大了,防禦能力這邊也是成比例下降。



    這也是為什麼倭寇會將一些連重機槍子彈射擊都扛不住的裝甲車輛送上戰場,都不需要反裝甲武器,重機槍就行,甚至倭寇陸軍的一些裝甲車就連一些大口徑的步槍子彈扛不住。



    就拿這一次倭寇派出的這兩艘最後希望的戰列艦,在他們的一番騷操作下,側舷裝甲帶(最大)300毫米(最小)100毫米,炮塔(正面)320毫米,炮座310毫米,彈藥艙頂板180毫米,上層甲板30毫米,主甲板90毫米,指揮塔(最大)300毫米(最小)80毫米。



    就這些裝甲的厚度,不說是在同等級最差的裝甲厚度,但也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差,即便是如此,也讓倭寇掏空了家底,這才勉強讓其下水。



    戰列艦亦是如此,更不要說其它軍艦了,但即便是如此,這些襲來的火箭彈想要對這些倭寇軍艦造成傷害,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擊穿各艦的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