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收復失地!(第2頁)

  這一下子,便讓這些佃農們是直呼太子聖明,恨不得為朱慈烺效死。

  而剩下的六十多萬畝地,則被朱慈烺用不安置陝民,一口氣在襄陽附近,安置了三萬多戶百姓。

  一戶分地二十畝。

  二十畝地在北方顯得少,可襄陽地處南方啊,土地皆是水田,所以,一畝地頂的上北方好幾畝地,要知道,北方一畝地產量,約莫也就是一石了,這就已經算的上是上田了。

  可在南方,一畝地畝產一石,則就是完完全全的下田,正經的上田,一畝地產量至少三五石,甚至能夠達到六七石!

  三萬多戶百姓,按照明軍原先的衛所制,分成了三個衛。

  安置下來了近十萬百姓,而此刻的朱慈烺身邊,還有一百七十多萬人呢。

  這些人還得慢慢安置。

  而太子朱慈烺給朱慈烜修書的目的,是為了讓朱慈烜趕著李自成往湖廣走!

  嗯,大明朝要安置下來這一百多萬人,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啊!

  畢竟,一百多萬人,你得給他們耕地才行啊,哪怕一人只給兩三畝地,那也得好幾百萬畝地呢。

  可是,朝廷不能夠憑空間變出幾百萬畝地啊。

  位於北京城的皇帝朱由檢倒是有好上千萬畝地,但這些地,是皇帝的小金庫啊,每年崇禎都能夠通過這個,來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合計每年有一百二十一萬兩多之多呢。

  而且,這個賦稅是按照正統年間的收法收的,那時候一石糧食值二錢半銀子。

  所以,四百多萬石的賦稅,就折銀一百二十餘萬兩銀子,每年分成四份,按照季節,送到北京城裡,被稱為金花銀,充當朱由檢的內帤開支。

  這一數字,早年間倒也沒什麼了,可是明中後期白銀大量流入,銀子在貶值啊,眼下一石糧食至少也得五錢銀子了。

  而這些田地嘛,總共加起來有多少畝,朱慈烜不太清楚,但他估摸著,加起來一年能夠收四百多石的糧食,這些地怎麼著也得上千萬畝了吧?

  上千萬畝田地,用來安置這一百七十多萬人,絕對是綽綽有餘。

  可是,無論是朱慈烜,還是太子朱慈烺,都不能夠動這塊蛋糕——這是朱由檢的小金庫,是皇帝的收入來源啊。

  朱慈烺是太子,將來如果朱慈烜不發動個靖難之役,或是弄個神武門之變,奪他的皇位的話,而他自已也能夠不早逝,死在朱由檢前面,那他就是未來大明朝的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