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一〇二四章 雖遠必誅(第2頁)

  不過他們都不敢主動挑釁華族。

  這次的叛軍不知道是從哪裡冒出來的,他們手中拿著的都是荷蘭制武器。

  看起來好像是荷蘭人支持的。

  但是董良非常清楚,荷蘭人已經沒有這樣的能力。

  巴東港位於蘇門答臘島的南部,英國人從印度洋去澳大利亞必須要經停這裡。

  自從爪哇島被華族完全控制之後,英國人就開始擔心自己的澳大利亞殖民地。

  這裡對於英國來說是一片蠻荒遙遠之地,但是這塊地方非常廣大,英國人並不想華族染指這裡。

  現在從華族到澳洲可謂是近在咫尺。

  華族控制的爪哇島、帝汶島、巴布亞島距離澳洲只有一道海峽。

  英國人怕啊,華族要是對這裡動手,那麼英國人怎麼辦?

  所以他們要想盡辦法拖慢華族在這裡的行動。

  英國人最擅長攪事兒。除非沒有別的辦法,他們通常不自己下場。慣用的做法就是挑動當地的勢力。

  後世,另外一個昂撒大國也慣用這個伎倆。

  給一點點實際好處,然後給出大把不要錢的許諾,這些土人就會屁顛屁顛地出頭。

  哈薩努丁就是聽信了英國人的讒言,在從英國人手中拿到幾千把舊槍的情況下就對華族的巴東港發動進攻。

  他原本是夏克蘇丹國的將領,英國人承諾支持他坐上夏克蘇丹。

  哈薩努丁在英國人的支持下,在夏克蘇丹國不斷擴張自己的力量。他四處拉壯丁,壯大自己手下的兵力,終於是湊出了手中這五千多人。

  人數齊了之後,哈薩努丁就迫不及待地翻過了巴里桑山脈。

  此時的巴東港在華族這裡只算是一個非常偏遠的港口,除了本來就在這裡生活的上千華人,這裡的華人數量幾乎沒有變化。

  港口的商人與南洋其他港口一般,主要是將島上的物產收集起來送到華族的本土售賣。

  然後再從本土販賣一些生活必需品過來。

  第二十一軍在這裡駐紮了一個連的步兵,另外還有一個地方守備營,總兵力也就五百多人。

  這五百多人還分開駐紮在三個駐軍點。

  荷蘭人的殖民地曾經對英國人是敞開的,因此他們在島上還有一些線人。

  情報人員早就摸清楚,這處港口是華族防守最薄弱的地方了。

  更重要的是,巨港的援軍過來無論是海路還是陸路都快不了。

  哈薩努丁的人被城外的華人莊園提前發現了。

  莊園主自己帶著莊丁抵抗了一陣,讓自家兒子跑了出來。

  那個孩子一路跑到軍營,將消息告訴駐軍。

  不過那處莊園並沒有耽擱土人多少時間。

  哈薩努丁緊接著來到城外,民眾沒有來得及進入軍營。軍營中的兩百多名步兵出來抵抗了一下,眼看著對方的人數實在太多,又退了回去。

  指揮官發現這些土著與以往的土人暴動不同,他們竟然全部裝備火槍,而且組織性更好。

  甚至會有人同時向兩邊迂迴包抄。

  守衛港口的指揮官一邊撤退,一邊指揮民眾躲進軍營。在巴東港,只有軍營的防禦性最好。

  與此同時也有人逃到了船上出海。

  這座城市,很快就被哈薩努丁的人佔領了。但是他們數千人進攻了兩百人守衛的軍營,愣是五天都沒有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