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八〇一章 藩屬制度(第2頁)

  趙烈文將詳細的情況朝董良介紹。這讓董良想起了一件事情。

  “惠甫,暗部的人之前跟我說雲南的漢回矛盾現在非常嚴重,因為一些礦藏的事情,雙方之間經常發生衝突,你回頭發個函給林嶽,讓他可以利用一下,雲南那裡的民族成分複雜,有些地方,少數族群受到不公正對待,要跟他們做好溝通。這些人的態度有時候會成為撬動戰局的重要力量。咱們華族代表百姓,自然也要學會利用百姓的力量。”

  董良又想到了南邊的緬甸。現在的緬甸已經丟失了阿薩姆地區和整個下緬甸沿海地區,只剩下曼德勒周圍的精華之地。

  剛剛經歷了第二次英緬戰爭的緬甸,此時非常虛弱,他們依然是滿清的藩屬國。

  董良尋思著是不是要讓理藩院也派個人過去,先恢復這種關係。

  今後要與英國人對抗,緬甸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口。華族要想將手伸到英屬印度地區,就繞不開緬甸。

  離開了總參謀部之後,董良回到了恭王府之中,此時太陽已經要下山。

  董良利用晚餐的時間見了一趟駱秉章,將剛剛想到的一些有關藩關係的想法跟駱秉章講了一下。

  駱秉章對滿清的那一套藩屬體系確實非常的瞭解。董良與他一起共進晚餐,這讓駱秉章受寵若驚。

  在前朝能夠被皇帝賜宴,那都是萬分榮耀的事情。

  “元首,這前朝的藩屬國最多的時候有二十個左右。不過其中很多僅僅是朝貢過,朝廷對其沒有任何的約束力。咱們華族得國名正言順,按道理他們應該直接對我們華族效忠。就像當初明廷的藩屬國效忠於清一般。”

  董良才剛剛提起這個事情,駱秉章下意識地以為董良說的是宗主權繼承的事情。

  “駱大人,你誤會了,我說的宗藩體系與滿清的不同,必須要是那種嚴格意義上擁有宗主權的宗藩體系。一個宗主國有權對他的藩屬國在外交、軍事、政治上進行干預。一個小國想要成為華族的藩屬國,受到華族的庇護,那麼他就必須要讓渡一定的權力。什麼都不付出的話,他憑什麼得到保護呢?”

  董良這話說起來在理,但是顯得有些功利,並不符合一般儒生的說話方式。不過駱秉章這個人骨子裡稍微有幾分諂媚,他不會在意董良這麼說。

  “元首,您說的對,前朝對於個別國家確實是像您說的那樣,會直接進行干涉,比如東邊的朝鮮王國。”

  朝鮮王國現在也已經完蛋了,早在護衛軍攻佔京城之前,盤踞在南方的朝鮮縱隊就已經攻佔了平壤城,將金氏和國王全部俘虜。

  所以朝鮮王國已經成為過去,半島北部鴨綠江以南的部分區域將劃給遼陽行省管轄,南部成立新羅行省。當地實行與華族一樣的制度。

  “我說的藩屬關係,要比滿清與朝鮮之間的還要嚴格,藩屬國應該是華族的的一部分,它僅僅是享受更大的自治權力,在制度上可以保留一些與華族不同的制度。但是他們將不再有任意脫離的權力。不能只想著佔宗主國的好處。以前的宗藩關係就存在這樣的弊端,你們理藩院應該將原本的制度拿出來,好好反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