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瑟良 作品

第三百五十四章 譚午廉的計劃(第2頁)

  所以才因此作罷了。

  我相信,這裡邊,蘊含著一部分天才的想法,也有些原本可以成為天才的人,最終卻只成為了一個普通職員。這些人裡,運氣好一些的,或許職場會比較順利,但更多的人,恐怕就變成渾渾噩噩的混日子了……”

  管路滿臉的不屑,程煜衝他微微搖頭,示意他不要直接反駁。

  程煜笑眯眯的繼續問道:“你為什麼會覺得這些人裡有原本的天才,按理說天才不是遲早都會發光的麼?”

  譚午廉道:“或許我用詞有些過於大膽,不能說是天才,只能說是在某些方面具備一定天才的人。而且,天才遲早都會發光這句話,放在幾十年前,一百年前都未必適用,畢竟,有些人天生就該是領導者,你如果一開始就讓他成為領導人,他就能帶領眾人披荊斬棘,但你卻讓他成為了一個普通職員,他根本就沒有能力適應職場的鬥爭,沉淪了下去。”

  管路沒忍住,直接說:“一個連職場鬥爭都適應不了的人,談什麼領導能力?你這根本就是狡辯。”

  “我不認為比爾蓋茨能夠適應辦公室政治……

  好吧,不談比爾蓋茨,就拿非死不可的創始人來說,管總,您真的認為馬可•扎克伯格是那種可以先加入一家公司做程序員,然後慢慢成為產品經理,然後再做到高管的人麼?

  如果不是因為硅谷那種寬鬆的風投機制,非死不可當年是不是很有可能胎死腹中。

  當然,或許會有其他同類產品的出現,但至少,扎克伯格將一事無成。

  這半年來,我在公司見過了許多創業者,我學到了很多。

  在我看來,人才可以簡單的分為兩個群體,一種是創業型人才,另一種是管理型人才。管理型人才非常多,我毋庸多言。但創業型人才,雅虎的楊致遠,噹噹的李國慶,乃至錘子的羅永浩,嚴格來說都是這一類的人才。

  他們有天才的想法,有大膽的行動力,有對客戶心理和行為模式的洞察力,但缺乏其他才能,才會導致他們創業初期都是一鳴驚人,而後卻故步自封。

  不可否認,成功的多數都是兼顧型的人才,但在互聯網時代,那些曾經驚豔了所有人的企業,也是一座座必然會被銘記的里程碑。

  我說的還都只是那些至少曾經成功過的人,更多的,則是空有想法,卻拿不到資金,無從將自己的創意形成結果的那些人。

  但我認為,我們或許能從中間發掘一些本該發光發熱的項目……”

  管路看了看程煜,沒吭聲,程煜知道,他這是被譚午廉說的有些動心了。

  程煜點了點頭,又道:“小譚說的不錯,看來是做了不少功課。但是我必須跟你說明的是,即便你能用行動力和化現能力這一點將眾多不靠譜的構思拒之門外,你將會迎接的,依舊是一個海量的篩選過程。你要做好足夠的心裡準備去迎接這樣的過程。而且在這件事上,公司不會給你準備額外的資金,甚至會對你進行業績考核。如果你三個月都無法找到任何一個你所謂認為的天才項目,並且說服我和管總對其進行投資,這個計劃就必須無條件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