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問蒼生問鬼神 作品

第87章 高山流水遇知音(第2頁)

    《詩經》沒有徒詩(不入樂的詩),《墨子·公孟》有記載,《詩經》可以誦,弦,歌,舞,都是可以合樂歌唱,甚至配合舞蹈來欣賞的。

    只可惜,《詩經》的唱法在秦漢的時代大概就已經失傳。

    甚至就連吟誦,古人傳統一種讀書方法,都差點在上個世紀失傳,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一些讀書技法。

    羅蘭自己在這方面掌握也不是很深,比如詩詞歌賦的朗默、急緩、高低、恬苦、細慢、生熟、密疏,都可以說是非常生疏。

    古漢語的發音五花八門,統歸到現代普通話來吟誦,更是難以還原古代詩詞歌賦的全貌。

    但潑伊特斯在旁聽到,仍然大受震撼。

    “這是什麼詩歌?我竟從來沒有聽到過!”

    他從中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見的獨特魅力!

    震撼!

    驚喜!

    激動!

    吟遊詩人從腰間掏出一個萊雅琴,即興撥動起來。

    他藉著羅蘭誦讀的聲韻和節奏,為其譜了個簡單的曲調,唱道:

    “???~??~????~??,????~???~??~??。

    ???~??~???~??,??~????~???~???。

    ?????~???~???~???,???~??~???~??。

    ??~????~?????~???,??~???~??~??!”

    略帶幾分滄桑的嗓音中,羅蘭彷彿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楊柳依依,隨風飄擺。

    出征歸來,大雪紛飛。

    道路難行,飢渴勞累。

    滿腔傷感與悲痛,不知如何向人述說。

    不知不覺,路旁有一些遊人被吸引,相繼圍了過來,靜靜欣賞和品悟。

    這個世界的詩歌和音樂能夠直接和瑪那共鳴,的確更加容易感染人心。

    這是一種魔法的力量。

    又或者應該說,這就是古老詩歌原本所應具有的魅力!

    雖然潑伊特斯並不懂這些詩詞當中所蘊含的意義,但他運用類似“巧言術”的力量鸚鵡學舌,復刻自己的發音,配合音樂營造情境,立刻就有奇效!

    羅蘭見了,也是暗自讚歎。

    只可惜,自己此生時間精力有限,肯定不可能親自把它發揚光大。